大唐的戰事終于結束,可能整個貞觀年間不會再有大的戰爭。
除了陳棱帶著水軍和倭國談條件,其余大將悉數回朝。大唐將重心轉到內政。
他們所做的第一件事,便是改革田賦政策。
蘇威如愿以償,李世民開始著手改革賞賜給功勛的永業田。
直接一刀砍沒是不可能的,即便是聲望已經達到頂峰的李世民,對永業田政策也只能敲敲打打修修補補。
以李玄霸的話來說,就是“不觸及本質的表面改革”。
看了后世田賦政策之后,貞觀君臣還想對租庸調制動一動。
均田制必定會被破壞,從租庸調制改成更簡便的稅收政策,放寬對百姓的人身限制,是未來必定的發展。
他們商議來商議去,最終還是放棄了動租庸調制。
“這時候才知道李二你所說的生產力和生產關系匹配的具體含義。”杜如晦經過近一年徒勞無用的努力后,放棄了制定新的田賦政策。
現在的貞觀地廣人稀,租庸調制仍舊是最適合的田賦政策,對百姓的負擔也小。
待人口增長,均田制不復存在的時候,才能根據之后的經濟情況制定新的經濟政策,過早或過晚都會造成混亂。
李玄霸翻白眼。他早就說了,這群人就是想試試。
“明明知道有問題卻不能改,明明知道后世有更好的政策卻不能用,好氣啊”很想當個完美大帝的李世民抓狂。
房杜魏二人也面色很難看。
現在貞觀朝的開始已經超出了李玄霸的“讖緯”,他們希望這個貞觀朝能一口氣達到鼎盛有問題嗎一點問題都沒有凡是有追求的人就該這樣
終于從高麗回來的薛收捧著枸杞茶慢悠悠道“貪多嚼不爛,你們貪心了。”
李玄霸很贊同“剛交上來的戶籍統計,大唐的人口數才剛過兩千萬,我們拿什么改革等人口過了五千萬再說吧。”
大唐現在的疆域已經超過了隋朝,人口卻不到隋朝的一半。別說偏遠的地方,從洛陽駕車去山東半島看海,沿路都“千里無雞鳴”,除了郡城附近幾乎見不到人。
為何高麗能一口氣打到涿郡不是大唐邊軍太拉胯,是遼東杳無人煙,他們悄悄翻山過來,只要繞過大唐軍隊的巡查,就沒人看得見他們。
真正意義上的沒人。
李世民趴在桌子上道“武將還想繼續打仗,打了之后哪來的人去耕種他們能給我變出一百萬丁男丁女,我就讓他們放開了打。”
房喬捏著眉頭道“現在邊疆缺人,朝堂天天吵著要從中原遷徙百姓過去屯田,否則蠻夷會再次占據我們打下的地方。但百姓哪里來上這道書的人能不能出城看看”
魏徵冷笑“就該把這些人統統外放。”
杜如晦很贊同“我們都是從縣令做起,他們也應該如此。”
薛收看著旁邊喊著“統統貶為縣令”的二
相,往李玄霸身邊挪了挪。
老房老杜老魏的脾氣還是這么暴躁▉▉來看最新章節完整章節,所以自己才想在外面飄著不回來。
李玄霸打了個哈欠,開始走神。
封建社會這樣的生產力,人多了會土地兼并,人少了也什么都不能做。
以現在大唐的疆域面積,只有兩千萬的人口能做什么
朝中現在吵著要開墾邊疆,但就算大唐能保證遷徙不死人,中原肥沃土地都還沒完全開墾,就把肥沃土地的百姓遷徙到邊疆貧瘠土地。不說百姓會不會受不了這坑人的政策反了大唐,大唐本身的稅收該怎么辦
現在大唐要走向盛世,缺少的只是時間。所有休養生息的政策都需要時間,至少十五年的時間,貞觀朝的嬰兒才能長成丁。
李玄霸等他們抱怨完了,才做出嘴毒的總結“你們與其想怎么縮短盛世來臨的時間,不如好好養生,爭取再活個二二十年,就能看到盛世的影子了。”
薛收躲到柱子后面,就像是他父親的好友蘇威當年一樣。其余二位宰輔紛紛上書皇帝,請求皇帝親自揍晉王一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