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腳就罷了。現在沒有機械,在山頂修建建筑全靠人力一點一點的扛。險要之處,連畜力都用不了。泰山頂上一方高臺,不知道要耗費多少勞役。
唐高宗封禪的時候,因舍不得自己節衣縮食,便克扣邊疆將士的獎勵,還發行“大錢”去民間搶錢。就這樣,封禪前充盈的國庫和連攻打西突厥和高麗都沒有崩潰的經濟,封禪后爆發了農民起義。
原本唐太宗統治下的貞觀年間算不上盛世,只能說“貞觀之治”,但糧價和鹽價之低,也能讓百姓在非災年逢年過節吃頓好的。一點風吹草動就讓饞封禪饞得快哭了的唐太宗放棄封禪,可見這耗費有多大。
李玄霸雖然提前許多年就在準備,想把短期花銷拉長,勞役平均到每一年大概就能讓百姓承受得住,但其花銷巨大,也讓李玄霸頗為頭疼。
以他的性格,封禪只是給帝王揚名,而揚名又何須封禪歷史中被公認為明君的皇帝就沒有封禪過,秦皇漢武都是暴君,唐高宗勉強算得上有本事的皇帝的守門員,然后宋真宗成功讓后世皇帝都節省了封禪的費用。
可他哥是個封建皇帝,有他的局限性,他哥真的饞瘋了。
李世民嘀嘀咕咕“說好的讓我成功封禪,你別說話不算話。你說話不算話,我就讓你陪葬父親的獻陵。”
李玄霸滿頭問號感嘆號。即使他知道他哥只是說說而已,自己真要去獻陵附近選陵墓,他哥會抱著他的腿哭暈過去,但你祖宗的拿這個威脅我是不是太過分了
李世民攤手,他祖宗就是阿玄祖宗,罵得不痛不癢。
不僅他哥有封建局限性,整個大唐都有。
或許是貞觀盛世太過激動人心,群臣都奏請封禪,民間百姓也請求封禪,真是把聲勢拉滿了。
原本歷史中一直勸阻封禪的魏徵此刻也站在支持封禪的一方。
魏徵道“現在大唐國庫能支撐住,三郎君又已經做了多年準備,為何不去該讓懷念大隋甚至晉末亂世的舊臣明白現在他們待的地方是大唐,大唐的根基已經很穩固,一些舊制度才能更改。”
魏徵看不慣蔭官制度很久了。他仍舊堅持認為房喬的改革不徹底。
李玄霸懷疑房喬在后面給魏徵敲邊鼓,而杜如晦和薛收在打掩護。
這群家伙在朝堂上斗得和烏雞眼似的,私下沒少打配合,他和他哥都吃過很多次虧。
整個大唐都在期盼封禪,李玄霸一個人的意見已經不重要。
其實如果李世民堅決不封禪,朝野上下也不會繼續堅持,只會夸贊他。但再次強調,李世民很想封禪。
沒辦法,李玄霸只能從祭壇下手,偷工減料。
他召集了一群大儒翻找典籍,冥思苦想如何更改祭壇的材料。
晉王說,之前封禪的是秦皇漢武,我們大唐的皇帝可不是如秦皇漢武那樣的暴君,而是如漢文帝一樣的明君。明君要有自己的祭壇,不能與暴君相同。
大儒們被晉王勸服,甚至希望整個制式
都和秦皇漢武不同,免得陛下年老時昏庸,走了秦皇漢武的老路。
李玄霸咋舌。不愧是百家內餡兒的儒家弟子,真敢說。
在大儒李玄霸和一群儒生的晝夜翻書下,祭壇的材質有的從石頭變成了土,有的從土變成了木頭,裝飾也變成了稻草麥草。
李世民看著李玄霸給出的方案,嘴癟得能掛酒壺。
李玄霸道“哥,你相信我的審美,我絕對給你弄個超級熱鬧的封禪,前人絕對比不上。”
李世民這才委委屈屈地蓋章。
群臣看著偷工減料的祭壇,都無所謂。
他們只需要“封禪”這件事成功,至于怎么封禪,皇帝同意就成。
哪怕皇帝說他只是去泰山看個日出,那也能是封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