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旨后,弘歷沒有去管皇太后和別人怎么看待這事,他正在給皇太后“擦屁股”。
九月初七日,弘歷尊先帝謙嬪為皇考謙妃。
隨后按照欽天監和禮部搞出來的流程,在九月十一日將先帝棺槨送出皇宮,移送到雍和宮停靈,等清西陵的泰陵地宮完全修建好后,再將先帝的棺槨移過去下葬。
之后,又下旨給內務府,給誠親王允袐、和親王弘晝分旗賜第。
是的,別看他們三在雍正十一年就被下旨冊封為和碩親王,可實際上一直都住在皇宮里,宮外面的和碩親王府到現在都還沒修建好了。
其實按照原本的計劃,應該在去年就已經修建好了,可誰也沒有預料到之前準噶爾部犯邊疆,和對方打了一場,這事就給耽誤了。
等到弘歷把朝臣、宗室、兄弟都賞賜完后,才終于想到了自己后院的那些小妾。
九月二十四日,弘歷諭內閣詔封高姓側福晉為貴妃,那拉姓側福晉為妃,黃姓格格、蘇姓格格均封為嬪。金姓格格封為貴人,海姓格格、陳姓格格均封為常在。
貴妃娘家是包衣佐領人,出為本旗滿洲人。黃姓嬪娘家是包衣管領下人,出為本旗包衣佐領下人。
這道下給內閣的旨意引起了軒然大波。
不是因為是孝期弘歷就冊封后妃,也不是因為給后妃抬旗。
這都是先帝當年登基后干過的事情,到了弘歷這里,完全可以稱得上一聲舊例,子隨父。
不是什么新鮮新聞。
引起軒然大波的是內容包衣出身的高側福晉封為貴妃,滿洲鑲藍旗大選出身的那側福晉封為妃,讓整個滿洲八旗都轟動了。
其實如果沒有八旗這個制度在,這么冊封完全合情合理。
高側福晉要資歷有資歷,也曾經給弘歷懷孕過,而且人家的老爹現在還在江南幫著弘歷監視江南,讓這塊賦稅重地不會因為新帝繼位起什么風波。
雖然看上去沒敦肅皇貴妃當年那么有資本,可也相差沒有多少。
而那側福晉了,去年十月底才迎娶回來,到現在還沒一年了,和弘歷感情也就那樣。而且尚未生兒育女過,娘家除了一個世襲佐領外,都是小官,于弘歷沒有半點幫助。
從這個方面看,弘歷冊封高側福晉為貴妃,那側福晉為妃,沒啥毛病。
可大清自有自己的國情在。
說一千道一萬,在滿洲八旗面前,包衣旗就是要低一等。
哪怕包衣里也能人輩出,也有很多人的權勢不比滿洲八旗的人差什么,可總體而言就是要低一等。
眾所周知,從仁皇帝到先帝,兩任皇帝都在想方設法的從朝臣和宗室那里將權利拿到自己手上來,進而引發了仁皇帝末年聲勢浩大引發八旗上層人人都參與的九龍奪嫡。
先帝不是個性子軟手段軟的人,也是一個性子堅定手段狠辣的人,大家為了自己的小命著想,自然是忍了。
弘歷一登基后,大家都在暗地里看著弘歷,想要知道弘歷的執政方針,然后大家根據自己的情況看看如何行事,才能取得利益。
結果他就來這么一出。
要重點注意的是,一般封爵位和冊封后妃,是需要詔封和冊封兩個環節,詔封是皇上口頭說要冊封,說了之后內務府和禮部才會開始準備相對應的金冊金寶冠服,等一切準備就緒才會舉行正式的冊封禮,才能拿到實際性的待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