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因此,黃令曼只記得蘇氏會在乾隆二年出孝后被直接冊封為妃,具體當時蘇氏享受什么待遇,她哪里還記得。
這就導致有些事情發生了微妙的誤差。
而現在,現實發展擺在自己面前了,黃令曼才發現和上輩子有不小的出入,有些事情是和上輩子完全不一樣的。
至少這輩子,黃令曼現在享受了妃位的份例,和蘇氏沒有。
當然,如果站在大清國情上去看,這事是完全沒有問題的。
黃令曼比蘇氏多一個女兒,而且是在旗的旗人包衣旗,屬于八旗自己人。而蘇氏是純漢人,屬于八旗嚴防死守的對象。
在這種情況下,黃令曼的待遇比蘇氏高,完全合情合理,符合大清國情。
然后就是黃令曼的阿瑪和叔父,他們兩人可是在康熙朝就混出頭來的,只是因為先帝上位被打壓了下去,但本事還在。
尤其是黃令曼的叔父,當年可是年紀輕輕就當上了包衣正黃旗的參領兼佐領,雖說其中有岳父李煦的原因在,也有康熙末年仁皇帝比起本事更看重對他忠心程度的原因在。可若她叔父是草包,也不可能當上,好歹也有點真本事。
在弘歷剛剛登基早期極度缺人的情況下,重用黃令曼的阿瑪和叔父,這是完全可以想象得到的事情。
姻親在某些情況下是不可靠,可總比什么關系都沒有還是要可靠一些。
至于鹽政,也不出意料。
內務府官員,尤其是外戚當鹽官,也算是舊例。
先帝開的先例。
這些很符合大清國情,以及弘歷現在情況的事情,卻引發了一個問題黃令曼和蘇氏的份量完全不對等。
這種不對等,比黃令曼和金貴人的對比,差距還要大。
那么,在這種情況下,蘇氏還能被直接冊封為妃嗎
黃令曼之前沒有想過這個問題,但她現在開始想了。
坐在榻上,仔細的想了想。
最后,黃令曼給出了一個明確的答案只要自己不立馬失寵,弘歷不突然失了智,蘇氏是不可能被直接冊封為妃的。
因為,現在蘇氏不單單各方面原因加起來是份量比不過自己,恩寵也比不過自己,在弘歷心里的地位還不如兩個南府學藝處的太監了。
前不久弘歷就給這兩個太監全家入旗了,而蘇氏的娘家,在乾隆四年才得以入旗。
在蘇氏乾隆二年不能封妃的情況下,后宮格局就變成了黃令曼和那妃平起平坐。
皇后娘娘富察氏尚未駕崩的時候,黃令曼和那妃交好沒什么問題。
因為后宮格局會是皇后高貴妃金氏交好,黃令曼那妃交好,蘇氏獨立。
可這里有個問題,皇后娘娘富察氏和高貴妃都會薨逝,倒時候后宮第一人和第二人交好,是弘歷愿意看到的局面嗎,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