闔家用過飯之后,張元修便帶著祁明樂出門了。幾乎是他們前腳剛出門,后腳柳如絮就聽說了此事。
柳如絮昨夜回來之后,心下難受的睡不著,后來又不慎吹了風,今晨便覺得頭暈腦脹,四肢乏力,是以沒能去前廳用飯。
如今聽到張元修帶祁明樂出門去逛這個消息時,她愈發覺得心下難受了,不禁喃喃道“不是說,二表哥此行回臨江,是來辦辦公事的么”
婢女是知道柳如絮對張元修心思的,一時不知道該怎么勸。
“二表哥向來是公事為重,如今他既肯放下公事,陪她出門游玩,想必心里是極愛重這個夫人了。”說話間,柳如絮又落了淚。
而柳如絮正傷心時,祁明樂與張元修已經坐上馬車,往城外的方向去了。
臨江街上的熱鬧時不時飄進來,祁明樂不解問“你此行不是來查案的么”怎么他不去衙門,反倒當真帶她出來逛了
張元修輕笑了一下,答“查案與帶你出門逛并不沖突。”
祁明樂怔了一下,陛下不是派張元修來查,去歲賑災糧銀貪墨一案的么按照姜國的律法,一般縣上賑災的冊子,都會交到州上府衙封存,以備查驗。若張元修要查此事,按說直接去臨江的府衙就行了。可瞧他的樣子,似乎是要帶她出城
出城電光石火間,祁明樂突然想通了其中的緣由“我們去恒遠縣還是弘安縣”
去歲的查賑官李文秀,似乎就是死在這兩個縣中的其一。
張元修答“弘安。”
若去弘安縣,祁明樂便明白,張元修的打算了。
張元修此行,一為徹查李文秀的死因;二為調查賑災糧銀的貪墨情況。如今賑災糧銀一事,已過去小半年了,若張元修直接從這上面調查,不亞于大海撈針。
既然李文秀是死在查賑過程中,若他是死于他殺,那便意味著,他發現了什么不該發現的東西。從他之死去調查,或許會事半功倍。只是
祁明樂還是有些擔憂“就我們幾個人,行么”
“無礙,我們從上京動身時,大理寺的人,也已動身去李文秀老家重新驗尸了,待他們驗完之后,便會趕來這里與我們匯合。”而且除此之外,張元修臨行前謝沉霜給過他一道手令,若有異動,憑借那道手令,他可調動附近的駐軍。
聽張元修這般說,祁明樂便沒了后顧之憂,卻不想,剛出城沒一會兒,馬車卻突然停下了。
張元修起身撩開簾子,同祁明樂道“接下來,我們換馬吧。”
祁明樂騎射本就了得,再加上他們今日去弘安縣,要做的便是打臨江府衙官員們一個措手不及,所以越快越好。
從臨江到弘安并不遠,祁明樂與張元修一路疾行,用了小兩個時辰,終于趕到了弘安縣城。
同臨江的繁華錦繡不同,弘安縣城門矮小,街上行走的百姓,大多都穿著粗布麻衣,許多衣衫上還打有補丁。
而且街道兩側,賣的也不是什么奇珍異寶,基本都是自家種的蔬菜瓜果。
祁明樂問“先去弘安縣衙,還是先四處轉轉”
“先四處轉轉吧。”張元修與祁明樂將馬交給奉墨,兩人慢悠悠步行進城。許是瞧他們二人衣著不凡,賣自家瓜果的農戶都無人敢招攬他們,唯獨一個上了年紀的老丈,見有人從他攤前經過,便急忙吆喝他們。
祁明樂與張元修便蹲下來,與這老丈人攀談了好一會兒,側面打聽了許多去歲災情一事。
老丈一一都說了。作為回報,臨走前,祁明樂與張元修買光了老丈面前所有的菜。那老丈得了碎銀之后,不住向他們二人作揖“多謝貴人,多謝貴人。”
這老丈頭發花白,身形佝僂,看著都能做他們二人祖輩了。張元修親自扶住他的胳膊“剛才聽您老說,您家的田去年也被淹了,不知您老可否帶我們二人去瞧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