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標略略垂眸,不知在想什么。
常樂飛速掠過劉基蒼老的面頰,他這話里話外的意思是“我主動回到皇帝的眼皮子底,我很老實,請皇帝放我一條生路。”
倒是與史書記載的一樣,只是不知道原歷史里,朱標有沒有過上門探望。
且原歷史里,朱元璋可沒有因為他回到京師,就饒他一命。
半晌,朱標抬眸,“標愿盡我所能”
他太了解自家老爹,此時此刻,他給不出準話。
劉基起身,跪地拜謝,“多謝太子”
翌日早朝結束,皇家父子一前一后,自奉天殿回乾清宮。
朱元璋雙手背后,似閑聊道,“昨日休沐,標兒出宮玩了”
朱標微微躬身,“兒子去了船廠,炮廠”
微頓片刻,他看眼老爹的背影,接著道,“也順路去探望了劉先生。”
朱元璋步伐未停,輕描淡寫發了聲,“哦”
老爹語意未明,朱標謹慎措辭,“先生熟知天文,歷法,尤精象緯之學算卦,兒子向其討教出海東征遇風暴的應對之法。”
聞言,朱元璋似是來了興致,他回頭看眼兒子,“劉先生如何說”
朱標略作停頓,似是回憶,后道,“先生言,六、七、八月,乃風暴盛行之時,改為春季出征即可。”
朱元璋“劉先生乃奇才。”
他語氣里,有點陰陽怪氣,朱標默默閉嘴。
過了一會,朱元璋又問,“標兒的意思是,年后東討倭寇”
如今已是十一月,年后回春,不過兩三月而已。
朱標搖了搖頭,“我軍所制海船,所訓海員,皆未成型,年后出征,實乃倉促,不若先于沿海地區布置衛所,先于近海巡行捕捉倭寇。”
乾清宮內擺著炭盆,父子兩人由宮人伺候著脫了披風。
朱標立在殿中央,繼續道,“如此既可以實戰訓練海軍,也可進一步熟悉倭國之人,以備來日東征。”
朱元璋皺眉思索片刻,也沒發表意見,只道,“東征之事,稍后再議,標兒先看今日的奏折吧。”
朱標拱手應是,卻沒立即回到自個位置,仍然立在殿中,似是還有話說。
朱元璋卻是一反常態沒問原因,殿內一時之間安靜了下來。
朱標抬眸,看著端坐御案的父皇,道,“兒子想求您給個恩典”
朱元璋曲起手指,敲擊桌面,一聲接著一聲。
朱標垂首,“劉先生年事已高,請您允兒子攜太醫為其診治。”
朱元璋似乎很驚訝,“劉基病了”
朱標“劉先生形銷骨立,已然百病纏身。”
倘若爹同意太醫前往,一來表示他愿意許劉基壽終正寢,二來仍不可罷休的胡惟庸等人,也能忌憚三分。
可朱元璋輕嘆了聲,卻道,“朝堂諸事繁忙,朕抽不出開身,不如讓右丞相胡惟庸代為探視吧。”
朱標“”
胡惟庸去,確定是探視,而不是催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