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怎么也想不通,竟還有人能逃得過朱元璋的屠刀
胡惟庸眉頭緊鎖,“老相國,倘若劉基起復”
那首當其沖要倒霉的,除了他這個現任右丞相,沒有別人。
李善長很淡定,完全沒在怕的。
首先,劉伯溫能不能起復是個問題。
其次,他有親生女兒在后宮,唯一的兒子又將迎娶皇長女臨安公主。
從哪方面算,他李家都算是皇親國戚,還是圣眷正濃的皇親國戚。
朱重八性情殘暴,可對親戚向來會留些余地。
至于劉伯溫,算那老小子命大
李善長捋著胡須,“你也勿須擔憂,以老夫對”
他抬手指指天,“他的了解,劉伯溫沒有起復的可能。至于這回,估計是太子和皇后娘娘在后周旋。”
胡惟庸仍然憂心忡忡
他是洪武三年經由韓國公推薦升任中書省參知政事,而非皇帝起義時的近臣,更無開國勛貴皆有的丹書鐵券傍身。
劉基哪怕是伯,到底也比他資歷深厚。
再有,太子與皇后也都助他。
洪武八年七月,天氣格外炎熱。
年初,皇帝和太子不顧國庫緊俏的事實,非要修建什么水渠、水庫,沒個理由不說,還把
京師駐軍都派了過去。
水庫、水渠確實是利民之舉,可有必要在半年內修建完成么
文武百官是想攔都攔不住,畢竟開國皇帝,既強勢又專政。
這好不容易水渠、水庫修完,第一年正式耕種的早稻也取得了比預測更好的收成。
皇帝突然又命駐軍來回在城中巡防,言稱將有地動來臨
地動,那是開玩笑的么
胡惟庸看御座之上的皇帝,跟看傻子的似的。
歷朝歷代,哪個想留青史的明君,敢把自己跟地動這等天災扯上關系
真是草莽出身,沒有半點君之素養
以及那么大的事,是不是該跟自己這個丞相商量商量
朱元璋高坐龍椅,瞥眼亂哄哄的臣子們,一錘定音,“朕意已決,無須再言,否則,拉出去斬。”
還不想死的眾臣們“”
或許,真有地動
倘若真有地動,那皇帝此番作為倒是能廣納民心。
洪武八年七月二十三日,天灰蒙蒙亮。
史書記載的地動之日,清晨,一種山雨欲來風滿樓之景。
昨夜,朱標翻來覆去,難以安眠,常樂同樣沒能熟睡。
當新一輪陽光穿透烏云,傾灑人間,夫妻兩皆都早早起床。
一個去了奉天殿早朝,一個去了學堂,以期能及時照看小姑娘們。
地動之言,自月初始,文武百官或有松懈,可巡邏的城防駐軍在太子的嚴令中,愈發謹慎。
他們十二個小時,來回沒有間斷的穿梭大街小巷,邊敲鑼邊高喊“地動之時,遠離房屋,空地暫避”。
京中百姓從一開始的人心惶惶,經過二十多天,來自朝廷日夜的安撫與科普,如今也算做足身心準備,只等地動來臨。
早朝結束,文武百官盡退,朱元璋雙手負背,站在乾清宮前眺望天際。
這半年來,他是日日如此,可能是在默默祈禱“地動別來”
七月已過大半,只要再堅持七天
可天不遂人愿,天際忽然飄來朵云,泛著奇異的紅光。
朱元璋豁然變了臉色,天降異象,真有地動
雖劉基之卦從無差錯,雖為著百姓安全考慮,不得不做各種準備,但他心底,其實還留有一絲僥幸。
朱標同樣怔楞一瞬,立即道,“爹,請您立刻移駕至空地。”
紅云越來越近,遠處轟隆隆的聲音排山倒海而來,護城河掀起滔天巨浪。
頃刻之間,地動山搖,紅墻黃瓦隨之崩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