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也就在公主、駙馬成婚的月余之后,御史大夫汪廣洋、陳寧上疏斥責李善長恃寵自縱。
原因是朱元璋其間病了十來日,都沒有上朝,而李善長和李祺不問候不關心,乃是對皇帝的大不敬。
估摸著兩位御史大夫也沒有想到,朱元璋竟會采納他們的意見,削去李善長年祿一千八百石。
這是什么樣的政治信號,難道李家前腳迎娶公主,后腳要倒霉了
總之,李善長一下子蔫了,果斷閉門思過。
連帶著他提拔的,與他有姻親關系的右丞相胡惟庸也低調了一段時間。
可是,半年多后,朱元璋又命李善長和曹國公李文忠統領中書省、大都督府、御史臺。
李家圣眷又回來了,可喜可賀。
更關鍵的是四個多月后,洪武十年九月,朱元璋升胡惟庸為左丞相。
那真真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不對,是兩人之下,除了皇帝,還有他心愛的太子。
胡惟庸飄了,左丞相,讀書人奮斗一生最高的地位,誰能不飄
他那是一個洋洋得意,膽子越來越大。
各方奏折,他都先拿過來自己看,凡事于自己不利的全部扣押,絕不會呈送皇帝、太子。
到后來,甚至官員生殺之事,都不稟告朱元璋,獨斷專行。
那些年里,胡惟庸可謂風光無限。
而試圖彈劾胡惟庸的
比如吳伯宗,就是那個參加洪武四年科舉,勇奪探花的英俊男子,他力陳胡惟庸專恣跋扈,然后
當然沒有成功,還被自京師貶謫至鳳陽。
自始至終,太子朱標整個冷眼旁觀,并與太子妃言“胡惟庸,小人爾。”
dquo”
忍了又忍,她還是忍不住道,“那還不是父皇欲擒故縱出來的。”
朱標“”
完全語塞,毫無反駁之力。
常樂倒是來了興致,悄摸摸問,“父皇真準備廢除丞相制”
史書記載,朱元璋在殺掉胡惟庸的一個月后,強勢撤銷了在封建時代延續上千年的丞相一職。
他在位的洪武年間,如他所愿,達到了皇權的最高度集中。
朱標點頭,半點沒有隱瞞。
老爹能容忍胡惟庸那個跳梁小丑上躥下跳,可不是脾氣變好了,只不過打算拿他的人頭祭奠即將消逝的丞相之位而已。
常樂捧著茶盞輕啜,果然如此,朱元璋果然是所謀甚大。
朱標見她若有所思,問道,“樂兒是不贊成么”
常樂一愣,隨即輕輕搖頭,“你知道的,我不擅長這個,丞相制該不該廢,自有你和父皇的考量。”
她向來有自知之明,于非自身專業之事,向來是多聽少摻和。
只不過,常樂好奇問道,
“沒了丞相,光你和父皇,看得完奏折,處理得完公務么”
他兩倒也還好,每天堆積如山的待處理事項,還有父子共同處理,有商有量,互相分擔,那之后的子孫呢
難道幻想往后每一代,都能如他倆一般,父子年齡合適,脾性相和,齊心協力,絕無猜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