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標瞥眼那傻樂呵的少年,“是他自己非要跟來,為了壽春。”
常樂剛燙好的肉片“啪嗒”掉回鍋里,“為了壽春”
傅讓與壽春公主訂有婚約,他們是御賜的婚事,但他竟千里迢迢追來
這怎么搞得像是自由戀愛,難舍難分的小情侶
史書里,壽春公主的駙馬并非傅讓,而是他的大哥傅忠。
常樂因一顆八卦的心,曾仔細研究過朱元璋賜的這場婚事。
傅忠的生卒年,還有生平,沒有查到可考據的資料。
但他的二弟傅正,在他們老爹傅友德被賜死的當年是三十七歲。
史書里的傅友德于洪武二十七年被賜死,換算過后,洪武十九年,傅正已經二十九歲。
洪武十九年,是史書里的傅忠和壽春公主成婚的時間。
換而言之,即使傅忠與他二弟同齡,當年他也已經有二十九歲。
古代二十九歲的男人,孩子都有一打了。
難道傅忠知道自己將來要娶公主,特意沒有選擇在合適的年齡成婚
這種可能性微乎其微,想想都不太可能。
但他既然能娶公主,說明當時他是沒有妻子的。
常樂只能想到一種可能,他當時是鰥夫。
而朱元璋把他如花似玉,正值芳齡,時年十五的女兒嫁給了一個“高齡”鰥夫
傳說還是他最為鐘愛的女兒。
史書記載,壽春婚后,朱元璋賜給她吳江縣一百二十余頃的肥田,是公主里,唯一獲此殊榮者。
他可真是個疼愛女兒的好爹,不知道史書里的壽春公主怎么想,反正她在成婚兩年后,英年早逝。
史實如何,無人知曉,也不重要。
總歸現如今的壽春公主,嫻妃第二女,未得朱元璋偏愛,也未被賜婚于鰥夫。
當然,也因為傅忠早有妻子,且健健康康的活著。
至于傅讓,傅友德第五子,也是幼子,時年十九,長相英武,德行俱佳,與壽春公主正相配。
只不過,史書里的傅讓沒有一個好結局。
他作為皇帝親軍,時常陪伴在朱元璋身邊,也不知道是哪里沒有做到位,總之惹了殺身之禍。
洪武二十七年時,朱元璋因傅讓之過問罪傅友德。
一說是傅讓在擔任守衛時沒有沒有按照規定佩戴劍囊,一說是朱元璋陰陽怪氣夸獎傅讓的劍法。
總之,傅友德嚇了個半死,回家親自砍了兒子,并隨之自殺。
但是他的死并不是結束,傅家還活著的人通通被發配到苦寒的遼東地區。
常樂猜測,她向來以最最狠毒的角度揣測朱元璋。
洪武二十七年,朱標已逝,朱允炆是皇太孫,年幼,母族、妻族皆無軍權。
而晉王朱棡世子朱濟熺,年齡只比已逝皇長孫朱雄英小一歲,年長朱允炆,且其正妃是傅友德幼女。
以當時的情況,傅友德是碩果僅存的,擅攻擅守的良將之一。
或許傅讓沒有犯任何錯,只是其父傅友德必須死而已。
常樂低低嘆息了聲,但愿她所在時空的傅讓,與壽春公主相親相愛,白頭偕老。
朱標看眼莫名哀傷的太子妃,“怎么了”
常樂撇他一眼,“沒什么。”
只是想起了你那糟心的爹,做的糟心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