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樂“當然,火車既能載人還能運貨,又快捷又平穩,往后南北來回都很方便。”
朱標微微挑眉,“那勞太子妃,不,皇后娘娘給我做個預算”
常樂“”
她怎么又給自己攬了個活
朱標無聲翹起了嘴角,“那皇后娘娘也能每日回宮用晚膳了吧”
常樂無語半晌,“路還沒修呢”
等她規劃北平城的道路,就得好一段時間。
而且國庫的銀子還在南邊,得等雄英送朱元璋的遺體回去,再順路帶回來,起碼得三月底了。
朱標想了想,“如今冰天雪地,行路困難,樂兒就先別去研究所了。”
常樂瞅他,“你是要做我職業道路上的絆腳石么”
朱標無辜眨眼,“我是勤勤懇懇的墊腳石。”
常樂“”
墊腳石啥呀,也沒見他真金白銀的支持。
等等,真金白銀,還有國庫
常樂想起來個事,明朝壓根沒有國庫,只有內庫。
朱元璋成立明朝后,只設內庫,因為他覺得整個國家的財富都是老朱家的,沒有必要劃分為公用、私用兩部分。
也就是說這些年,皇室開支和朝廷公共開支混為一談,就很難評。
常樂輕嘖了聲,試探道,“你覺不覺得你的內庫和國庫應當分開運營”
朱標一頓,自她的手稿里抬眸,“愿聞其詳。”
他知道前朝有分國庫和內庫,唯獨他爹將兩者混為一談,其中優劣,從目前而言,他暫時沒看出來有什么分別。
常樂輕嘖了聲,“皇帝也是人,也有私心,看著內庫里白花花的銀子誰能控制住揮霍的心”
國庫、內庫分開,好歹再怎么揮霍,還能保證國家開支不受干擾。
朱標張了張嘴,欲要反駁,但又沒有找到合適的理由。
常樂看著他,反問,“父皇有夠節儉了吧”
朱標點頭,他爹當然節儉,吃穿用度向來都是最簡單的即可。
常樂輕應了聲表示贊同,接著道,“可父皇在修建皇陵的時候,不也還是大花特花,一點沒想著節省。”
朱標一愣,還真是這么回事。
常樂戳戳他胸口,“歷史證明,內庫、國庫不分是有很大問題的。”
史書記載,到了明英宗朱祁鎮,也就是那個著名的土木堡堡宗,瓦剌留學生的時期,朝臣實在受不了皇帝的所作所為,硬逼著成立了獨立的太倉銀,和皇室內庫分開。
再到后面,揮霍慣了的皇帝,如明憲宗、明孝宗、明武宗等,幾乎每個皇帝都會向國庫借銀子,且只借沒有還。
朱標有點傷心,“你我的后人也會出現此等驕奢淫逸的廢物”
常樂驚訝看他,滿臉寫著“那不是肯定的么”。
他們能把雄英培養好已是萬分不易,難不成還想著子子孫孫都是能人
這樣子的美夢,他敢白日就做,她可是萬萬不敢想的。
別說后人,就他自己,誰知道哪天會不會有行差踏錯的時候。
朱標“扎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