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是有其他人想要看,直接拿著孤本看估計也擔心弄壞了,看著謄抄本,然后再謄抄一遍就好。”
他也不覺得謄抄一本書是一件苦差事,反而因為不著急,慢慢讀慢慢抄,還能記得更深一些。
弘暉說的愛書之人,葉珂想著就是邱家那兩兄弟了。
果不其然,等弘暉之后慢慢謄抄好一本后,兩人就找上來想借閱然后再謄抄一番,弘暉欣然答應下來。
接近年底,又得準備年禮了。
今年葉珂做買賣的緣故,手里頭一點都不缺錢,年禮的選擇就更多了。
不過四阿哥一向低調,也不準備昂貴的年禮。
他們兩人正琢磨過年該送什么,九阿哥又找上門來了。
九阿哥說道“紀大人管著造辦處的琉璃廠,最好的琉璃擺件自然是送到宮里,余下的卻都砸了。弟弟覺得可惜,就跟皇阿瑪提了,想把這些次一等的琉璃擺件賣到西洋去。”
“可惜大臣們都極力反對,覺得造辦處出的物件,就不該流落在外。”
“有些大臣就覺得這些擺件賣到西洋,還不如賣給自己人,沒必要流落到西洋人手里。”
葉珂這才知道康熙幾年前收到西洋人送來的禮物,是晶瑩剔透的玻璃制品,就想著西洋人能做,他們也能做。
于是他就聘了個叫紀理安的德國傳教士,領頭開了這么一家玻璃廠,掛在養心殿造辦處底下。
雖說是仿制,康熙卻沒打算真的用西洋的玻璃制品做一模一樣的,那就沒什么意思了,而是想要中西結合。
既能體現出西洋玻璃制品的晶瑩剔透,又能有東方傳統的古琉璃制法的精髓。
這位傳教士確實是個能人,幾年下來就摸索出中西結合的琉璃制法,出來的琉璃制品很得康熙喜歡。
葉珂想著最好的琉璃制品送到宮里,其他就砸了,確實可惜。
也難怪九阿哥會心疼,想要用這些拿去賣,換來一筆錢。
她就是奇怪道“九阿哥,為何大臣們只有二選一,不能都選了”
作為成年人,難道不是都要嗎
為何只能賣給西洋人,或者賣給自己人,就不能都賣嗎
九阿哥一怔,很快笑了“果然來這里請教四嫂是對的,我也給大臣們的話給框住了。”
確實就跟葉珂說的那樣,賣給誰不都一樣,兩邊都賣,還能拿到兩份錢,得到兩邊的市場,為什么要選其中之一呢
“事不宜遲,我這就進宮跟皇阿瑪說一說。”
九阿哥剛起身,就被四阿哥攔著道“九弟不著急,先想想要怎么賣給兩邊,都賣什么為好。”
葉珂也這么覺得,點頭道“是啊,琉璃制品不少,兩邊市場的需求也不同。九阿哥先琢磨好,再跟皇上提,那就能立刻著手了。”
想得越是細致,越有操作性,才能落實下來,也更能說服康熙和朝臣做這個買賣了。
九阿哥想想也是,就重新坐下,琢磨了一下道“這琉璃廠我去過一次,里頭有琉璃做的屏風、佩玉、念珠、魚瓶和葫蘆等等。”
可以說琉璃既可以做成大件,也能做成小件,風格各異。
放在家里做擺設也可,帶在身上做配飾也可以。
葉珂就尋思道“這大件的琉璃不好搬運,在京城或者江南賣一賣為好,要是賣給西洋人,光是這路上就不好安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