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樣好的機會,對于明華一家,那是難得的機會。
最高興的還是寧芝,在她眼里,丈夫一直都是極優秀的,這樣優秀的人,如果被埋沒在鄉下,那才是真叫可惜了。
寧芝喜極而泣“明華,你終于能夠走出鄉村了。”
倒不是說鄉村不好,但是要想往上走,只能上城里。
如今在城里找個工作有多難,一個蘿卜一個坑,工作很多都是父傳子子傳孫,旁人要想得到工作,那付出的精力還有金錢,可不是那么容易的。
范明華卻道“現在還是未知數。”
第二天一早,范明華就穿了一件新衣服,那是一件軍綠色料子做的軍裝。
這當然不是哪個部隊上退下來的,范明華沒這權限與背景,這衣服只是買面料,寧芝給做的。
而且是剛做的。
這次范明華要去見領導,寧芝嚴陣以待。
連夜就給他做出一件軍裝。
范明華心疼她,不愿意她這么累,她這可還在月子里呢。
他穿舊衣服過去也行。
寧芝卻不這樣想,這次機會太難得了,自然要給領導留下一個好印象才行。
人靠衣裝,第一形象好,可是能加分的。
最后,范明華就穿著這件新做的軍裝款式,去見領導了。
如今穿軍裝可是一種時髦,所以大家也沒有對范明華的穿著傳來異樣的目光。
相反,大家覺得他穿這一身衣服,實在是太帥了。
特別是姜有糧,他不停地打量著他,忍不住朝他豎起了拇指“你果然還是穿軍裝好看。”
范明華道“我也覺得,這是我媳婦給我做的。”
姜有糧翻了個白眼“好像就你有媳婦似的。”頓了頓,“問問你媳婦,可愿意做衣服大隊給工分。”
范明華想了想,“這事我不能做決定,得回去問下寧芝,她同意了,咱就做。”
姜有糧“好咧,你回去問下弟妹,只要她愿意同意,以后做一件衣服,就給六個工分,干我就讓大隊部把這事定下來。”
范明華點頭,雖然他這邊沒有定下來,但他知道寧芝大概率是會同意。
要知道,到時候等她做完月子回去,一樣要去大隊上干活,除非他這工作的事能定下來。
他突然對這個工作有了新的熱情,為了媳婦,他也一定要給領導留下好的印象,爭取留在城里,吃公糧,這樣媳婦就也能夠留在城里了。
農業局的領導,是一個干瘦精練的中年男子,姓張。
張局長早就已經對范明華的情況有所了解。三十歲,解放前隨著父母逃難到姜泰壩,貧農成分。
對這個調查,張局長沒有任何的意見,畢竟解放前因為戰亂,因為天災,逃難到這邊的難民很多,畢竟順縣在沿海,是個發展比內地好的城市。
唯一有污點的,就是他娶了一個成分有問題的妻子,寧家的成分是黑五類。
還有就是學歷不高,檔案上他沒有上過一天學,也不知道是不是識字。
如果不識字,那就有些麻煩,張局長想把人調過來,也通不過內部的政審。
“你叫范鐵頭”張局長的臉上看不出什么表情。
范明華道“小名鐵頭,學名明華。”
張局長有了興趣“你還有學名”
有學名,說明識過字。
“你上過學”眼神很稅利,在觀察著范明華的表情。
只要有一點撒謊的意思,那范明華這次的面見也就失敗了。
范明華的回答,自然是斟酌過的。
他沒有回答大名,而回答學名,就是告訴領導,他識字,所以才會取學名。
“沒上過學堂,但我識字。”又加了一句,“自學的。”
沒有說,是下放的教授教的,這事他不能給人家教授帶來危險。
張局長點頭,這就能夠對上了。
檔案上沒有上學記錄,那是因為他沒有入過學。
但他又識字,說是自學的,應該是哪個人教的,至于誰教的,張局長也不刨根問底。
他也不在乎,只要識字就好。
張局長這才表達了自己的用意“我把你叫過來,就是好奇,你當時是怎么知道會有旱情,還提前半年就已經動員社員,讓他們種值耐旱的作物”
范明華道“是根據環境,還有風向,云層等變化,判定出這半年會有旱情。這是靠天吃飯的人,積累的經驗。”
張局長卻搖頭“靠天吃飯的人多了,就算經驗豐富的老農,也沒有判斷出這次大旱。”
就是這次的氣象局都沒有提前預警。等到旱情來臨,已經來不及了,再行調整,作物已經種下去了,只能靠人為抗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