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三叔那邊,雖然是在鄉下,但是日子過得其實一點也不差。
他本身是他們蘑菇屯所在的鎮上的鎮書記,顧三嬸也是鎮婦女主任。而他的四個兒子,一個個的也都有出息,雖然沒辦法跟顧大伯和顧長鳴一家比。
主要是,顧三叔一家還明事理,不會憑著家里兩個哥哥的身份地位就耀武揚威,人家是本本分分做人,踏踏實實做事。
所以顧三叔在整個蘑菇頓,甚至整個縣的名聲都很不錯。
如今顧長鳴和顧長春帶著一家人回到了蘑菇屯,過來商談入族譜的事情。這些事情,早在他們回來之前,顧三叔就已經做得差不多了,后續的事情就好辦多了。
當然這件事情,自然是不能擺在明面上的,畢竟顧長春和顧長鳴的職業擺在那里。要是真有人去舉報,現在正是新舊交替的時期,沒人舉報,那什么事都沒有,要有人舉報了,雖然不會出什么事,但是麻煩肯定是有的。
好在,顧家在蘑菇屯那是大家族,一個家族的事情,誰會閑到沒事情干,專門去干這樣的事情,真這樣做了,那就是吃力不討好,對自己無益的事。
很快,顧明華和顧寧寧入族譜的事情,就進入正軌了。
特別是顧明華入族譜的事情,只有真正入了族譜了,那才是顧家真正承認的兒子,而不是表面意義上的認祖歸宗。
也只有讓顧明華真正入了族譜了,得到了顧姓一族所有人的承認,那么顧明華才是真的入了顧家了。
這也是顧華很不愿意顧明華入族譜的原因。
因為他都還沒有入了顧家的族譜呢。
當年他被顧長鳴認回去的時候,正是解放前,那個時候顧長鳴一心在那里打仗,也沒有什么心思去搞族譜的事情。后來解放了,顧長鳴又因為國防事業,也是一心地沉浸在事業中,也沒有心思去搞這些,他連回到蘑菇屯的時間都沒有。
等到顧長鳴真正閑下來了,那十年的運動又開始了,就因為顧華的一封舉報信將明霞給舉報了,顧長鳴對顧華有了隔閡,再加上運動原因,不能搞這些封建迷信的事情,這事也就給放下了。
因為這個與那個的原因,顧華雖然名義上是顧長鳴的兒子,但沒有入族譜,人家顧家不認,家族不認。
顧長鳴還是比較傳統的,他把家族看得很重,特別是當自己和大哥有了那樣的地位之后,他就把蘑菇屯那邊的親屬家族看得非常的重要。
更重要的是,如今顧家的族長是他們這一支的八叔,那是顧長鳴親爸的兄弟,自小對他們三兄弟有恩的八叔。要知道,當年他父母被地主老財迫害之后,是八叔收養他他們兄弟三人,哪怕不在乎族譜,就憑著八叔對他們兄弟三人的恩情,就足夠受到他們的尊重。
不管是顧長鳴也好,還是顧長春與顧三叔,都不是那種忘恩負義的人。也正是因為當年顧家在他們最困難的時候,幫了他們兄弟三人,所以如今他們有了身份地位,也就間接回報顧家。
所以沒有得到顧家家族祝福與承認的,哪怕顧華在顧家生活了二十六年,如今回到蘑菇屯,那也沒有得到家族的半點好臉色。
這一刻,顧華的心里是后悔的。
后悔當年不應該那么沖動,就直接實名舉報了明霞,如果他再聰明一點,在舉報明霞的時候用匿名,那么也不會被顧長鳴發現,在顧長鳴翻身的時候,也不會對他有了異樣的看法。
這個時候,他才真正明白,當年他母親跟他說的那些話。要做好一個特工,光靠手上的功夫是不行的,需要的還有頭腦。
但是當時他只想到了當前的利益,卻沒有想到退路,這是他這步棋走錯的真正原因。
哪怕心里再恨再怨,他都不敢輕易對顧長鳴生出那樣厭惡的心思來。哪怕他心里確實是怨是恨的,也不敢真正沒頭腦地去做。
至于顧明華那邊,他心里確實是恨不得他去死,馬上去死,這樣自己才能夠有未來。
哪怕恨得牙癢癢,顧華也不敢在臉上露出半點的表情。
他已經錯過一次,真不敢再錯第二次了,否則這一輩子,他就有可能什么都得不到。
那邊的人一直在接近他,想要拉他入伙,但顧華有他自己的考慮,他不敢再做十年前那樣的事情,連個后路都不給自己留。
這一幕,其他人沒有看到,卻都被顧寧寧看到了。
顧寧寧因為對人的情緒波動特別的敏感,哪怕顧華表面上沒有露出一絲一毫的表情,但是那個情緒波動卻正好被她抓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