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時候的黃河,還不叫黃河。
后世記載黃河過去叫河、濁河、長河,然而孟昔昭到這這么長時間了,還沒聽到過這些稱呼,人家根本就不把黃河當做一整條長河,而是分著段的叫,比如他們今天過的這一段,名字叫洛水。
也就是洛神賦提及的那條河流。
孟昔昭披著古人的皮,對這洛水沒有半點感情,頂多就是在過河的時候戰戰兢兢的,而其他人就不一樣了,知道自己跨過了洛水,已然來到了齊國之北,大家都有點感慨。
不過,感慨就感慨,這一路上值得感慨的地方多了去了,所以感慨完以后,大家還是繼續忙碌自己的事。
隊伍從船上下來,往前又走了幾里地,到達一個較為簡陋的驛站之后,就分解輜重,準備在這里住上一晚。
孟昔昭一直待在太子的車駕里,始終沒下來,現在他推開門走出來,不出意料的察覺到,有些目光落在了自己身上。
而孟昔昭抿了抿唇,沒做出高興的神情,也沒做出不快的神情,就這么走向后方,去拿自己的東西了。
搞得周圍人更加好奇了。
太子叫他有什么事難道又想敲打他,可是看起來不像啊。
孟昔昭就當自己沒察覺到這些探究的眼神,取出自己的水袋,打開蓋子剛喝了一口,然后,他就看見前面,楚國公主從車駕上走了下來。
這一路當中,楚國公主向來都低調,幾乎沒有任何需求,好伺候的讓大家甚至有點想落淚,太子都偶爾會叫人出來給自己弄點好吃的呢,楚國公主卻始終安安穩穩的坐在車駕里。
也因為如此,她現在這個動作,才有些反常。
只見她下來以后,沒有立刻就進入驛站,而是轉過身,朝他們來的方向望了一望。
洛水已然看不到了,此刻回身,能看見的只有稀稀疏疏的林子,楚國公主大約也察覺了這一點,垂下眸,轉身由侍女簇擁著走進了驛站。
*
這個驛站是真破啊
地方小,桌椅板凳一看就用了十年以上,從外面看墻上的漆倒是新的,但湊近了,還能發現某些地方沒干透的跡象。
肯定是得知送親隊伍會經過這里以后,當地的官員著急忙慌把這個驛站修繕了一下,修繕過了還這么破,沒修繕之前,還不知道有多糟糕。
這就是為什么大家一看過了洛水,就連連感慨的原因了。
洛水就是個分界線,往南日子過得好,往北日子過得差,造成兩邊有這么大懸殊的原因有很多,例如北邊跟匈奴、月氏靠的近,他們的人經常南下劫掠,再例如,北方連年大旱,大旱之后又有蝗災,地里種不出莊稼,自然,這里就窮了。
但孟昔昭覺得,這都不是根本原因,根本原因是,這一片,已經被朝廷推出來當做犧牲了。
因為管不了自己的鄰居,又不敢跟鄰居打架,所以只能對騷擾百姓一事睜一只眼閉一只眼,而山東那邊,因為
跟應天府更近,再加上氣候濕潤,農作物產量高,就被朝廷保著,誰要是敢跑山東去作亂,朝廷肯定派兵清剿。
但洛水北方一帶本來就麻煩,要么大旱要么大水,遇上年景不好的時候,幾乎年年都要出錢賑災,這種地方被劫掠,雖然也挺煩的,但劫就劫吧,給匈奴點好處,也免得他們到別的地方作亂。
皇帝不關心,奸臣集團則集體混日子,在這些人眼里,只要大齊在自己活著的時候還存在,那就行了,至于后面會發生什么,反正自己已經死了,管不著,也不想管。
像金都尉爹那樣的漢奸越來越多,有時候真不能怪這些人沒有良心,而是他們的良心,已經被朝廷的狗吃光了。
如今應天府的繁華是舉全國之力堆砌出來的,也不知道這種繁華,還能再維持幾年。
這個驛站太小,房間不夠,除了太子公主,還有文武四個官員能有自己的房間,其余人,一律出去搭帳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