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原嘆氣“大人有所不知,吉州城多山,是用山脈做天然險要的,城門與城墻,反而作用不大,南詔人占領了吉州之后,就把吉州百姓都擄走做了苦力,如今吉州城里都是他們的將士,你也應當知道,南詔人打起仗來,有多不要臉。”
孟昔昭“”
是,他也有所耳聞。
放冷箭,穿著跟迷彩服差不多作用的民族服飾,躲在樹上、草堆里、泥潭里,反正是各種挖陷阱。
南詔的信仰還是巫教,沒事就下點詛咒,把大齊人嚇得要死。
如今大齊的南邊,除了南詔國,還有一個大理國。
但是大理國因為更多跟吐蕃和南詔接壤,所以很少和大齊有來往。
在大齊跟南詔打起來之前,其實,南詔最大的敵人不是大齊,而是大理。
至于原因么一是他們離得太近,二是信仰沖突太激烈。
大理國跟月氏差不多,都是全民信佛到了讓人感覺他們是不是有點毛病的地步。
跟月氏的區別是,月氏會做人,知道自己實力不夠,就夾起尾巴生存,而大理國自己實力不夠,他們的做法是,認個大哥,然后借大哥的勢力來揍你。
齊國是中原之地,對信仰的包容性很強,什么信仰來了這邊,只要不謀財害命,都有生存空間,有時候哪怕是謀財害命的,也能一不留神成長起來。
而南詔不行,他們的信仰極度排他,堅決抵制外來神明。
這也是南詔在眾國度看來最神秘的原因,因為他們的巫教,外人根本就看不懂。
外面眾說紛紜,有的說他們只要下個詛咒,就能害死人,還有的說,他們能馭使瘴氣,令瘴氣入體,還有的說,他們會下蠱。
苗疆蠱毒,八成就是從這發展出來的。
人家不僅排他,就連自己的東西,也不教給外人,大理國幾次三番示好,想跟他們一起讀經、宣揚一下信佛的好處,南詔一點面子都不給,就這樣,他們就打起來了。
吐蕃就是以后的西藏啊,藏傳佛教不也是佛教嗎,所以大理跟吐蕃關系好,而吐蕃因為在青藏高原,下來攻打中原似乎有點費勁,所以在幾百年前嘗試過一段時間后,就放棄了。
反而是現在跟齊國關系最好的鄰居之一,都快兩百年沒打過架了。
原本這一塊的情況是,大理和南詔打架,吐蕃幫助大理,齊國作壁上觀,有時候幫幫這邊,有時候幫幫那邊,煽風點火,占點便宜。
然而天壽帝腦子一抽,決定攻打南詔,瞬間,這情況就變了。
齊國和南詔打架,大理作壁上觀,有時候幫幫這邊,有時候幫幫那邊,煽風點火,占點便宜,順便還能給自己大哥送一些過去。
真是風水輪流轉。
總之,假如沒有天壽帝,南詔和齊國
根本就打不起來,他們有另外的矛盾,然而現在說什么都沒用了,打了整整十二年,哦不,現在是十三年了。就算名言里說,沒有永遠的敵人,只有永遠的利益,可是十三年下來,兩邊的皇帝都還正值壯年,只要他倆還在,這仗,就必然會一直打下去。
謝原知道的,也都是戰報里面說的,真正的細節,他一直坐在隆興府,自然也不清楚。
孟昔昭想了想,回去以后,給詹不休寫了封信。
吉州離這里近得很,找一個丁醇留下的兵,讓他把這信送去,當天晚上,詹不休就跟著一起回來了。
騎馬進府衙,直到議廳門口,他才翻身下馬,沉重的甲胄還穿在身上,下了馬,他有些微喘,孟昔昭看著他大踏步的朝自己走來,幾個月沒見了,看著詹不休臉上因一路急趕而生出的紅潤之色,第一反應居然是有些羨慕。
羨慕他有個好身體,崔冶跑了一天一夜,臉上還是那樣的蒼白。
孟昔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