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肚子氣,孟昔昂比他稍微好一點,便拉著孟昔昭坐下,把今日的事,一五一十的都說了。
原來,自從南詔皇室被一鍋端了,應天府這邊,就沒消停過。
雖說太子等人還未凱旋,但封賞之事,已是板上釘釘了,那貞安羅,還有他的孩子孫子們,全被抓了,剩下的南詔人也就如同一盤散沙,光內戰,就能把他們直接耗死。
大家都知道,這潑天的富貴已經到來了,誰不想在其中分一杯羹呢。
文官各種遞札子,表示自己有如何治理南詔城池的好辦法,還表示自己的某某親戚,正好閑著沒事干,可以過去,大展拳腳。武將則表示,啃硬骨頭我們啃不下來,可痛打落水狗,這誰不會啊,陛下,請一定要派我們過去
文官中,以閆相公一系最為活躍,而武將中,以尚將軍此人,最為不要臉。
尚西關覺得,此行的主將哪怕真讓一頭豬上,都是必然會大獲全勝的,他多年未領兵,一怕吃苦二怕輸,但這回是手拿把攥的,他還怕什么,天上掉餡餅了,他必須接啊
但,因為之前他和耿樞密斗得跟烏眼雞似的,他的提議,遭到了耿樞密的無情駁回。
說到底,樞密院才是真正的軍務中心,尚西關這個驃騎大將軍,只有在外出打仗的時候,才能體會到什么叫說一不二的樂趣。
走正經的毛遂自薦,這條路是行不通了,于是,尚西關只能想點偏門的,比如,去討好天壽帝,給他送點東西,說點好話。
哦,這里,要提一下尚西關的發家路數,拍馬屁,幾乎每個朝臣都會,尚西關不算其中的佼佼者,他真正騷到天壽帝癢處的是,他特別會說人的壞話。
拍馬屁是一門學問,說壞話其實也是,只是會的人太少了,說得過了,容易被發現自己在使壞,說得不夠,又會讓人覺得,你根本就不懂他。
而尚西關說壞話的火候就很好,一邊煽風點火,一邊裝得跟真的一樣,仿佛他全都是為了天壽帝好,天壽帝本來就是個小心眼的人,討厭的人從東華門能一直排到嘉峪關,能有個人跟自己一起同仇敵愾,天壽帝自然感覺身心舒暢。
當年,他就是靠著說壞話,一再的加固天壽帝對詹慎游的惡感,等詹慎游死了,他就理所當然的當上了驃騎大將軍,那沾沾自得的模樣,絲毫看不出,他是靠著出賣朋友與恩人,才得到了這個位置。
尚西關寶刀未老,這回也決定找個倒霉蛋開刀,而這個倒霉蛋,就是孟昔昭自己。
孟昔昭“”
這也行
當然行。太子遲遲不歸,天壽帝很有意見,但尚西關又不傻,他可不能去說太子的壞話,這風險太大了,而根據萬副都知的消息,孟昔昭日日都和太子待在一起,在南詔皇宮的大齊人,幾乎把他的命令當成太子的命令,那,用他做平替,好像就不錯。
本來,天壽帝不高興,主要都是對著太子,畢竟他也知道,太子才是真正主事的,可尚西關這上下嘴皮子
一碰,天壽帝的怒意就沖著孟昔昭來了。孟舊玉不知道這件事,照常在朝上替自己兒子鞏固一下存在感,結果被天壽帝當著文武百官的面,罵了一頓。
孟舊玉當然很懵逼,可天壽帝就是這個德行,偶爾就會變得喜怒無常,他知道此時是比較關鍵的時刻,所以打算什么都不做,就當一只順從的小綿羊。誰知道,他的大兒子跟他有不同的想法。
孟昔昂堅信凡事必然事出有因,于是,他就撒出自己的那群官二代朋友,去調查究竟怎么回事,等調查到尚西關頭上,他也想著,如今是個比較關鍵的時刻,不能出錯,所以,他必須要把尚西關拉下來,讓他焦頭爛額,沒時間再詆毀自己的弟弟。
孟昔昭“”
他驚呆了,一個猛甩頭,看向自己大哥“你彈劾了尚西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