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基十六年,這是天壽帝第一次生除了小感冒、小腹瀉以外的病,太醫院習慣了天壽帝的身強力壯,突然聽聞皇帝昏過去了,霎時,整個太醫院人仰馬翻。
院判、副院判、再有幾個德高望重的老御醫,集體踩著風火輪一般的往這邊跑,路上從內侍口中得知,陛下是大動肝火之后才暈過去的,他們心里還松了口氣。
有原因的昏倒,總比沒有原因的好,說不定皇帝就是太生氣了,郁結于心,這才一時不慎,暈倒在地。
然而等他們到了地方,院判上前,看了看皇帝的臉色,又扒開他的眼皮,看看他的瞳孔,最后,才伸出手,探了探他的脈搏。
終于得出結論,這個白胡子老頭的臉色瞬間驚恐起來。
這這這是大兇的脈象啊
很好,這回整個皇宮都人仰馬翻了。
*
約莫一個時辰后,天壽帝急癥發作,人事不省的消息才傳到孟昔昭這里,彼時太醫院使出了渾身解數,已經讓天壽帝的情況穩定下來了,只是人始終不醒。
要知道這急癥發作可大可小,有的人發作一回就沒命了,在醫療不怎么發達的這個年代里,只要是嘎嘣一下死掉的,通通歸為猝死。
而有些人發作之后,還能撿一條命回來,就是多多少少的,肯定會有些后遺癥。
能在皇宮里當御醫,這些大夫的醫術沒得說,但只有少數人是真的醉心醫學,多數在碰上這個情況的時候,第一反應還是怎么保住自己的小命。
于是,誰也沒把話說死,只是忙碌于太醫院和華寧殿之間,一般在冬日當中,天壽帝都是休息在平均溫度能有三十度的日暖閣里的,但那地方有點小,沒法供三十個太醫、二十個內侍、二十個侍衛、以及零星幾位娘娘待在同一個地方。所以秦非芒做主,把天壽帝移到了更寬敞的、本就應該是帝王寢殿的華寧殿當中。
至于為什么是秦非芒做主
自然是因為這偌大皇宮,在天壽帝昏過去以后,竟然連一個能出來主事的都沒有。
太后早死了,皇后也早就沒了,還算長輩的,只有宮里的幾個老太妃,但這些老太妃都退休這么多年了,皇帝讓她們出來領著命婦過節,她們都不太情愿,更何況是這種主持大局的事情呢
妃嬪指望不上,那就該指望太子了,可大家一想到要去向太子詢問事宜,所有人都遲疑了一瞬。
皇帝沒醒過來還好,可他要是醒過來了
算了算了,另找人吧。
秦非芒自知自己只是一個太監,而且他只能算半個權宦,是無法一直喝令眾人的,如果他真這么做了,那等文武百官反應過來以后,第一個要拉下馬的人,就是他。
所以只在短暫的把場面控制住以后,得知天壽帝一時半會兒不會有生命危險了,就趕緊讓自己的徒弟出宮,把梁郡王請來,當個定海神針。
天壽帝有親兄弟,
但在他登基之后,這些親兄弟只有一個被他留在了應天府1818來看最新章節完整章節,其他人全都打發去封地了,而被他留下的那個,也不是因為跟他關系好才被留下的,是因為那人身體實在太差,長途跋涉,絕對會死在路上,為了不被人扣上一個苛刻兄弟的帽子,天壽帝才捏著鼻子留下了他。
而這位王爺,也沒有辜負天壽帝的期望,七年前就已經病故了。
親兄弟指望不上,就只能指望堂兄弟,對于秦非芒的這個安排,大部分人都覺得沒什么問題,除了甘太師。
他覺得匪夷所思。
皇帝病了,秦非芒那個閹狗,不來找他主持中饋,反而去找八竿子打不著的梁郡王,他的腦子是被驢踢了嗎他不怕皇帝醒過來以后,跟他秋后算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