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正這是家天下的世界,先皇下去、新皇上來,從古至今,一直都這樣啊,這個邏輯沒什么毛病。
要是天壽帝的品行好一點,說不定愿意追隨他這個人的臣子,也會跟著多一點,但唉,誰讓他這些年盡造孽了呢,哪怕是最忠心大齊皇朝的人,在聽說他病重以后,第一反應都不是為他難過,而是尋思著,太子是個什么脾性呢他能把天下治理好嗎
其中典型,就是孟昔昭的外祖父,作為跟著父親、與開國皇帝一同南征北戰的老臣,吳國公是絕對的保皇黨,這大概也是原書劇情中,得知自己女兒女婿一家被皇帝盡數殺掉以后,他被活活氣死的原因之一。吳國公厭惡一切企圖動搖大齊皇朝的人,之前誰都不在乎江州動亂的時候,他老人家就發過言,說要不是他閃了腰,他絕對要上戰場,宰了那群不知天高地厚的小人。
但是,同樣也是他,在得知太子掌權了,還把他外孫子提成正三品左散騎常侍之后,哈哈大笑著捋胡子,吩咐廚房,晚上給他烤只羊吃。
幸虧國公夫人還算精明,一聽他笑,就把他嘴捂上了,這才把這事只控制在李家與孟家之間,要是傳出去,他老人家肯定是沒事,畢竟地位高、也退休了,但孟舊玉、孟昔昭等人,估計就要受攻訐了。
孟昔昭意識到自己的認知有差錯之后,挑了挑眉,盯著自己寫好的那份罪己詔,然后做了一個大膽的決定。
他把罪己詔發布的時間推前了。
就是花朝節這一日,本來他應該回家去,跟其他人一起,帶著禮貌的微笑,聽謝家那位嬸娘夸贊自家的嬌嬌,但他留在東宮當中,作為天壽帝“懺悔”的見證人,慌慌張張的跑去文德殿演了一場戲,說天壽帝要下罪己詔。
他表現的十分驚慌,而且說的特別嚴重,仿佛天壽帝是回光返照了,得知這個情況,大家自然顧不上去思考罪己詔是怎么回事,而是集體前往華寧殿,準備聆聽天壽帝最后的遺言,額,準確的說,是聽蘇賢妃轉述天壽帝的遺言。
然而等他們過來的時候,華寧殿里人來人往,蘇賢妃在一旁默默垂淚,竇院判則背對他們,一直診脈,就是不說話。
好不容易出了結果,竇院判卻告訴他們,陛下脈象有些紊亂,如今已經平靜了,就讓他好好休息吧。
被遛了這么一圈,眾人全部懵逼起來,心情大起大落之下,他們這才想起罪己詔,皇帝不會說話已經是板上釘釘的,哪怕回光返照,也不能讓他重新開口了,那罪己詔到底怎么來的
蘇賢妃擦干眼淚,哽咽的告訴大家,是陛下醒來之后,強逼著自己抬手,然后在她手中,一筆一筆的寫了一句話。
朕錯怪他了,朕要為他平反,下罪己詔,詹慎游,朕不想再看見他了。
滿朝文武“”
這是都開始出現幻覺了啊。
不難想象皇帝看到的幻覺到底是什么,畢竟他把詹將軍害得那么慘,這人一心虛,夢里的形象也會跟著丑惡起來。
大家互相看看,都感覺心情十分微妙,罪己詔這種東西,一般都是出現天災、或者人禍達到某種巔峰,皇帝才會不情不愿的寫一份這東西,如今天下太平,卻要來這么一出,會不會有什么問題啊
一般的大臣是不反對也不支持,司徒桓和閆順英則在思考這事能給他們帶來什么好處。
真正強烈反對的,就是耿文錦一個人。
沒錯,就他一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