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時把取水房里的殘骸收拾出來,找了一件還算完好的外袍抱起來,埋在了取水房附近的土地里。
誰是誰已經分不清楚了,但讓亡者入土為安,也算是一件積功德的事吧。
秦時把土坑掩埋起來的時候,還回憶了一下古時候西域各國都有什么喪葬傳統。后世有學者研究絲綢之路,研究被掩埋的古城,也有樓蘭貴女的墓葬被發掘,想來他們的習俗也是土葬吧。
秦時用一塊撿來的木板把土坑填好。沒有趁手的工具,土坑挖的并不深,但他也只能做到這個地步了。
或者該念個往生經什么的
但他一個沒有什么宗教信仰的現代青年,滿腦子搜索也只記得一句“唵嘛呢叭咪吽”。而且關內都沒人敢在明面上信佛了,誰知道這里的人都信奉什么。
算了,就算是走一個流程吧。
秦時虔誠地念了一遍六字真言,把手里的木板子立在土坑前。
吳九郎很快帶著另外兩個同伴趕了回來。
在取水房這里扎營,是他和秦時兩個人商量之后做出的決定。一是取水房修建得比較結實,取水也方便。二是外面就是廣場,剛好可以供他們停靠車馬。而且這一帶比較寬敞,真有什么事,也不至于施展不開。
秦時還帶著同伴到附近的人家里搜羅了一些柴火,包括木質的桌椅、門板這些東西,預備著天黑之后點起火堆來。
之前在取水房遇見的小怪獸給他們提了個醒,萬一這些東西還有同伙,又趁著夜色跑來襲擊他們的話,有了火堆,多少也能兒警示的作用。動物的天性都怕火,萬一它們不怕,有火光照亮,他們也不至于兩眼一抹黑,被動挨打。
吳九郎已經派人回去報信了,按照車隊的腳程來算,趙百福帶領車隊大約要在黃昏時分才能進城。
留在城里的四個人就分成兩組,輪流在附近巡邏。
從廣場的位置可以看到大半個皇宮,宮墻巍峨,秦時走幾步瞄一眼,忍不住對順子說“我想去那里看看。”
順子轉頭掃一眼他示意的方向,不在意的說“行。”
說著率先朝著皇宮的方向走了過去。
秦時反倒愣了一下,然后反應過來他們只是一個商隊,并不是紀律部隊,彼此之間也沒有那么嚴格的要求。對順子來說,滿足一下隊友的小要求并不是什么了不得的大事兒,無非就是延長了一段巡邏的路線。
再說取水房周圍沒有什么危險,擴大巡邏范圍也是非常正常的選擇。
秦時又驚又喜,連忙跟了上去。
順子也聽吳九郎說了他們在取水房里遇到的小怪獸,因此一路上都非常警覺,遇到有誰家院子沒鎖,還會走進去查看一圈,然后很仔細地把大門給闔上。
秦時發現越是靠近皇宮,街邊的尸首就越少,街道也更寬敞干凈,路邊的房屋也要比其他街區的更為氣派能居住在皇宮附近的,必然也都是權貴之家。
這一帶的房屋多一半兒都上了鎖。樓蘭城出事的時候,皇族和居住在這一帶的權貴們應該是最早離開的一批還有精力考慮到鎖門的問題,可見這些人撤走的時候還較為從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