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臣命婦不敢開口,可這個場面,總有年輕些的孩子,聽到皇帝的話,忍不住笑來。
陛下這嘴,可真損啊。
當著這么多人說俞貴妃,真是一點臉面都沒給她留下了。
然而俞貴妃仿佛沒聽到一樣,福了福身,道
“多謝陛下夸贊,臣妾羞愧。”
見她這般沒臉沒皮,皇帝也懶得繼續說什么,轉而看向安和道
“既然母后已經罰過你了,朕也便不多說什么。”
“安和你說自己被人煽動,煽動之人是誰啊。”
“是”
感覺到手腕上太后的力道,安和環視一周,卻沒有找到那位命婦。
隨后還是開口道
“是大理寺丞的夫人,何氏。”
聞言那位夫人的夫君立刻跪地高呼冤枉
“微臣地位卑微,內子也不過六品誥命,如何能說服公主”
“何氏乃是禮王世子妃的侄女,她說都是親戚,若是能留下禮王的一支血脈,既全了這段親戚關系,也”
安和公主沒能說下去。
禮王將自己的罪證送給安和,愿意以此換安和公主立功,安和立功了,她兒子的實封便有了依據。
安和也沒蠢昏頭,曾問禮王的人為何如此,然而他們表示自己可以認罪,甚至不將安和和他們的交易顯露出去,唯獨懇求她利用自己的身份,幫忙留下點禮王這支的血脈。
十分合情合理。
至少安和相信的。
將人帶進來,也是為了讓禮王世子親口講述自己的罪證。
在太后壽宴上,敵人認罪伏法,痛哭流涕,到時候她再出面,展現罪證,立下大功。
那么立下功勞的她便有了在禮王一事上開口的權利,伺候不管是保住禮王血脈還是自己兒子的封地,安和都有占據了主動。
至少太后會幫她占據主動地位,且絕對不會讓她吃虧。
只是這些算計,安和不敢說出口。
況且不知道怎么了,她搭的戲臺子還沒開場呢,她本人就被太后抓住,逼問出了計劃。
而禮王世子這邊,也提前殺青了。
這,這,安和都懵住了。
唯獨慶
幸二個孩子不在,若是二個孩子看到這一幕,一直以自己公主母親為榮的孩子們要如何自處
大理寺丞還在那邊慷慨陳詞,并且說的頭頭是道。
最關鍵的便是他夫人最近病了,病的厲害,太后壽宴都沒能參加。
雙方各執一詞,說的都很有道理,但口說無憑,最后皇帝只能讓人去請那位夫人。
至于現在
“今天好歹是太后壽宴。”
“鬧出這些已然是驚擾了太后,也是朕這個當兒子的不孝。”
“母后。”
說著,皇帝親自走下臺階,扶著太后上座
“是朕的錯,但好歹也是皇后準備了多時的,也是朕的一番心意,還請您賞臉,勉強一觀。”
皇帝剛剛那番話,基本上是同意了安和是被煽動的這一基調。
太后自然投桃報李,不單單是對皇帝和顏悅色,就是皇后,也得到了她不少夸獎。
至于安和公主,狼狽的滾到自己位置上去了。
謝駙馬正等在哪里。
之前謝家丟了大臉,本想借這次太后壽宴,安和又是太后親女的關系上,掙些面子,現在看來
“公主,到底發生什么了”
謝駙馬謝玉清開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