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部分時間是在太和殿的書房,書房雖然相較議政殿的小了些,可看著那些書卷和奏折挨挨擠擠放在一起,就如同正殿他的那些收藏被挨挨擠擠的博古架收納一樣,皇帝莫名有種滿足感。
而現在,他的奏折又添加了兩份,更巧的事,這兩份奏折還來自同一個地方江寧。
一份是鳳川的,記載了這段時間他追查的糧食的去向。
而另一份,是他派出去追查駱家,幫愛妃探查情況的隊伍。
按理來說,鳳川折子的重要性遠遠高于第二份。
但因為最近鳳川匯報的總是十分沉重,且需要花費大量精力處理的東西,所以皇帝猶豫了下,帶著看樂子的心態,選擇翻開了另一份折子。
江寧、駱家
早在五六年前,駱家其實還沒有這么富裕,只能說是衣食無憂的中上水平。
但不知怎么,駱家找到了一條能低價買入糧食的渠道。
買入地點正是江東,而賣出地點則是西北。
江東平原相對較多,也算是產糧大省之一,而西北荒涼,除了幾種具體的作物外,基本種不了其他什么東西。
所以這條買進賣出渠道還算正常。
而將江東的糧食運到西北賣出后,商隊則又會購入一批低價且豐富的毛皮以及寶石貨源。將這批大臨少見的珍貴貨物運往靠近江寧的江南地區售賣,則又是大賺一筆。
這樣來回倒騰,漸漸地,駱家也變得豪奢起來。
看上去很正常,十分正常。
只除了兩個低價貨源比較奇怪,但這種商業上的事都是機密,一時半會調查不出來也正常,而且就算調查出來,估計也沒什么可質疑的。
暫時沒找到什么不對勁的皇帝松了口氣,又提了口氣,和陸云纓一樣,他其實也覺得陸家這次的結親對象有些奇怪,只是暫時沒找到不對勁的地方,只能先放置。
而既然看完了這一份,那么,鳳川的那份就算再怎么難以處理,也避不開了。
打開鳳川的奏折,看到前面幾行字,皇帝眼睛微微放大,隨后嘴角勾起,然后笑容消失,他覺察到了不對勁。
皇帝看到鳳川的奏折上寫道“臣確定江寧便是存糧的藏匿地點,亦或者是存糧沿途的運送點之一”
駱家在江東找到了低價的糧食貨源
江東幾個縣城的糧倉空空如也
事情都是發生在江寧
而幾乎是水災發生前后,駱家就開始向陸家提親
駱家五六年前起家
而江東五六年前哦,這方面證據還沒找到。
可皇帝不是傻子,再加上前后兩份奏折間隔的時間這么短,又是發生在同一個地方,這種微妙的聯系便十分明顯了。
江寧、駱家
皇帝在心中咀嚼了這兩個詞語,而后提筆開始給鳳川寫回信,亦或者下命令調查駱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