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宮發生疫病
陛下遇刺病重
陛下昏迷不醒
太后決定選立儲君
而如今,儲君人選已經鎖定在四個人身上。
康王重孫宿秀、直郡王之孫宿徹、廉郡王之孫宿隼、以及安郡王庶子宿免。
康王德高望重,他的子孫能入選,并不讓人意外。
直郡王之孫宿徹是年輕一代頗有才名之人,本就在清流之中頗有名聲,被人支持也很正常。
廉郡王之孫倒是簡單,越凌峰再弱勢,可破船還有三千釘呢更何況這是他重新掌握朝堂的重要機會,他沒理由不盡心盡力。
而最讓人驚訝的,倒是安郡王之子宿免了。
安郡王和廉郡王一樣,日益敗落,本身沒有什么勢力可言,另外宿珉雖然能力尚可,但除了被皇帝選為貼身侍衛,且在兩個公主的滿月宴上懟了宿和一陣,大出風頭外,并沒有其他更值得說道的事情了。
可稍一琢磨,看看站在他身后的人是誰便也明白了。
皇帝一系的大臣雖然還是堅持等著皇帝身體好轉,但也在兩邊下注,宿免本就是皇帝的人,若真有個萬一,保他上位,他們這一派便能最大程度得以保全。
四人分別有各自的支持者,可要論支持者勢力強盛與否,還是以由越凌峰支持的廉郡王之孫和皇帝一系支持的宿免最為突出。
對于朝堂上混亂的局勢,太后樂于作壁上觀,這些人只有打起來,身為正統的她的地位,才越發高高在上。
這倒是讓太后稍微嘗到了些許曾經大權在握的滋味,不過經皇帝那么一算計,她也不敢飄太高,至少后宮她不允許出任何意外。
在這種情況下,陸云纓的地位居然也凸顯出來了。
其他娘娘都在西山行宮,因為陛下遇刺昏迷,西山行宮被禁衛圍的水泄不通,就連皇后也無法送出書信來。
而宮內幾個娘娘在此刻突然紛紛病重,甘泉宮內宮人疫病卻開始好轉,陸云纓這位能說的上話的主位娘娘,可不就顯眼了嗎
更何況,她還是兩位公主之母。
在儲位不明的情況下,施恩于沒有繼承權的公主,這是多么適合展現自己仁善,張揚自己名聲的好機會啊。
所以陸云纓不單單地位上漲了,就連禮物最近也是收的手軟。
這些人送來的東西,要么全部不收,要么全部收,收與不收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一視同仁,甚至不收還會得罪人,所以陸云纓自然就不客氣了。
就連宮內疫病都阻擋不了他們送禮的心,陸云纓又何必為他們操心。
這混亂浮躁的風氣,從初春一直到入夏,衣衫漸薄,氣候也熱了起來。
而后西山行宮終于傳來了一個不知道算不算好的消息皇帝醒了。
他中間也不是沒醒過,不過是斷斷續續,人也渾渾噩噩的,現在這會兒才算真正清醒,能與人交流。
這能交流
的第一時間,皇帝申斥的旨意便到了。
先是直接罵宗室狼心狗肺,接著罵大臣忘恩負義,然后陰陽怪氣太后為母不慈前朝后宮,能數得上名頭的,都被他罵了一遍,毫不客氣。
正當所有人都以為皇帝蘇醒,開始罵人,發瘋,進而收拾行李,包袱款款回宮掀起腥風血雨開始處理他人的時候,皇帝卻繼續在西山行宮沒有動作。
一天,兩天,三天皇帝沒有按照他們預期行動,大臣們也開始紛紛猜測,而最為其他人信服的猜測是陛下雖然醒了,但龍體欠安,以至于仍需臥床養病。
這京城不經皇帝同意,連皇帝繼承人都要選出來了,皇帝還能忍著臥床養病,這證明什么
瞬間那些儲君候選人的支持者,又開始活動了起來。
與此同時,甘泉宮終于解封了。
好消息是沒有死一人。
至于壞消息,也不算壞消息,雖然解封,但其他人還是比較避諱甘泉宮的。
只是再怎么避諱,既然解封了,陸云纓還是要去給太后請安,而后露個臉的。
本以為這就是個例行流程,因為甘泉宮剛剛發生疫病的關系,陸云纓都想到太后不一定會親自見她,只讓她在慈寧宮外磕個頭便成。
萬萬沒想到,她不單單進了門,還被好茶點心的招待著。
要知道,如今太后掌握正統,不少人前來討好,可能在太后這得個好臉色的人卻不多,她不等陸云纓猜測太后打的什么算盤,就見坐在上首的太后開口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