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到了這出人意料的冊封圣旨,北狄公主在使館發脾氣,殊不知皇宮內外,也為了這冊封旨意鬧翻了天。
其中太后得到消息的速度算快的,前朝那些大臣不方便說的話,便都求到了她這邊。
雖然如今太后不怎么管事了,可事關大臨,她也不可能完全袖手旁觀,便讓人請了皇帝過來,想要仔細的問一問情況
“皇帝,卓華公主好歹是北狄和親公主,象征著兩國和平,一個貴姬位份著實低了些吧。”
“低了些么一開始朕也是打算封她為妃,但她這不是不要么”
不,太后暗地里想著,妃位也低了些啊。
和卓華一樣,太后也以為賢妃降位,是為了給北狄公主騰出空缺來,因此之前她并沒有插嘴說什么。
“況且母后您也瞧見了,這位卓華公主可不是什么好相與的,位份高了,反而不是好事。”
這倒也是。
那位卓華公主在宮宴上的表現就讓太后不喜歡,除此之外她那迥異于大臨女子的氣質,也讓太后看不過眼。
若不是看在北狄的面子上,卓華在大臨宮宴上的行為,她也是要開口申斥的。
只是
“若皇帝心中有分寸,哀家自然不會多嘴什么。”
“只是有些人求到了哀家這兒,皇帝你心中還是在思量些許吧。”
“求到了母后這兒為了個北狄公主笑話,那些人到底是我大臨的臣子還是北狄的臣子,輪得到他們來為一個北狄公主鳴不平了”
這話就說的太過了些,太后反而不敢隨意開口了。
北狄和親這事也牽動著許多人的心神,越凌峰落馬的風波在皇帝的努力下,已經勉強平息了下來,牽扯其中的官員也一并被處罰。不過處罰后,空出來的官員缺口,自然有不少人盯上。
世界就是如此,最不缺的就是人,也不會為了某個人的離開的停留,皇帝自然想讓自己人上位,填補缺口,而貴族世家則是想要添上自己的人,雙方明里暗里的起了沖突。
包括之前對北狄是戰是和,也是沖突的一種。
和親什么的,他心知肚明,不過是拖延時間,恢復國力的手段。
但盡管如此,卻也不是區區一個北狄公主能再大臨攪風攪雨的倚仗。
太后勸了,可皇帝堅持如此,且眾所周知皇帝并不喜歡前朝大臣打聽后宮的事務,因此事情也就這般定了下來。
曾經的賢妃,如今的許嬪已經搬去長樂宮和皇后一同居住,她的景和宮正好空了出來,便讓卓華公主搬了進去。
沒有儀仗,沒有大辦,悄無聲息的也就讓人搬了進去,這也預示了皇帝的態度。
這自然讓卓華公主又是好一通生氣,并沒有過多遮掩,第二日后宮便有不少妃嬪得知卓華公主在景和宮鬧了半宿不得安寧。
細數后宮,若說有誰對卓華的到來最為歡迎,居然是德妃。
皇后不知道是自己作死,還是那位甘泉宮的婧貴妃使了什么手段,讓她再不得出長樂宮,當然明面上是養病。
這也就意味著,皇后對上婧貴妃,敗了。
眼看著婧貴妃一日日做大,名義上這小官之女還比自己高上一層,德妃心中那是百爪撓心,日日難安。
她雖然自詡家世顯貴,并非陸云纓能比,但陸云纓的確有一個她沒辦法比擬的優勢皇子。
大臨也并非沒有出身低微的皇后,若是等太子長大,局勢穩定,婧貴妃定然是皇后的有利競爭人選,更別說皇帝還偏向她。
德妃是想做什么的,可惜皇帝之前的那些雷霆手段有了用處,別說德妃不敢做什么了,即便她想要做什么,她背后的家族怕也不敢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