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寇自重!”楊戩微微瞇起雙眸,接口道。
上官靖和陸壓二人要是能解決通天,就不會被人家給灰頭土臉的打回來了。
所以王守正的用意,一是想看看這一次若是楊戩不遵旨意,明君會不會對其做出懲罰。若還是小懲大誡,又或者干脆故作不知,那就說明當今圣上即便再實力不俗,也是有上限的,還不敢和王、楊一家徹底鬧翻。
二來留著通天,也可以讓這家伙去牽制陸壓和上官靖,否則此二人若是騰出手來,加上實力不知深淺的明皇,楊戩再應付起來,就會顯得有些吃力了。
只聽王守正繼續說道:“昨日圣上既然已能金書傳旨,那么想來離正式出關的日子應該也不遠了。”
“所以,趁著你眼下的實力還算尚可,無人敢來多言,安排兩萬戚家軍進《山海經》歷練一事,還是盡快進行吧......”
“昊天的傳承再厲害,也架不住數千乃至上萬名的神兵天將,戚家軍,才是將來你我翁婿一家永世不倒的真正依仗!”
“明白!”楊戩點了點頭,凝聲道:“明日我便去尋戚威,商量再送兵將進《山海經》之事。”
說到此處,頓了片刻,又問道:“岳父大人,敢問圣上所言的‘南興文事’之事,又說的是何事?”
“這是要為歲末的開立天庭做準備。”
只聽王守正回道:“《漢書》云,凡以教化不立而萬民不正也。夫萬民之從利也,如水之走下,不以教化堤防之,不能止也......古之王者明于此。”
“以《封神榜》為基,開四大天門,鑄教化成堤,方能立天庭,福澤天下蒼生。此三者,缺一不可。”
“江南之地乃我大明文道最昌盛之處,圣上是要用老夫以圣人之名,召集天下才俊齊聚江南,把江南一地的文事推至鼎盛,而后再延澤其余十三省之地。”
說到此處,頓了片刻后,繼續道:“以前,圣上是想請道塵來做這件事。可自從老夫封圣之后,以圣人之名,自然便可比道塵做得更好,所以.....”
“所以,當時的道塵已對朝廷無用,便離了雁寒山而去。”楊戩接話道:“他要是不走,只怕朝廷就要不惜代價除掉他了。”
“不錯。”王守正點了點頭,道:“天庭一開,靈氣便會灑遍一京十四省,于天下百姓皆有益處。所以圣上派下的這件文事,老夫卻會依令去做。”
原來如此......
楊戩聞言,想起自己剛拜王守正為師之時,此老曾說過,入儒家門下,拜圣人為師,屆時自有其他好處......開立天庭三樣條件,王守正便占了其中不可或缺的一樣,想必這好處,便是藏在了此間。
想到此處,只見楊戩說道:“如此說來,無論圣上的實力如何,起碼在正式開立天庭之前,他都不會對岳父大人您出手,而即便戩兒做的再過分,也一樣不會受到太重的責罰。”
王守正:“話雖如此,可該做的準備還是要做,否則將來也難逃‘鳥盡弓藏’的下場。”
“而且......若老夫所料不差的話,圣上既然已知道外間的事,那么他便絕不會容許戩兒你繼續收戚家軍士為己用的。”
“你若不去極北,不出意外的話,這幾日,紫禁城那邊應該就會有人過來。”
楊戩聞言笑了笑,道:“誰來也沒用。強攔不成,紫禁城的人無非也就是去戚威那邊找突破口。”
“岳父大人還請放心,明日,戩兒便住進戚家軍營里頭去親自盯著,什么時候把余下兩萬戚家軍都收編完了,什么時候再回來便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