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是聽過的。”王守正笑了笑。
楊戩見此,忍不住問道:“戩兒有些想不明白......”
“這個徐晉,毫無道法傳承不說,辦差也無任何出彩之處,朱瓊宇怎么會啟用這樣的人來主掌內閣?”
“而且......”
說到此處,微微一頓,隨后繼續道:“我聽‘雨師’嚴寬說,此人現今頗得朱瓊宇信任,不過一個多月的時間,其手中的權利便一添再添,多名六部大臣,都已為其黨羽......而朱瓊宇對此事,卻恍若未聞?”
“岳父大人,戩兒想問問,這朱瓊宇,究竟又在打著什么主意?”
這徐晉便是原先的內閣次輔,昔日此人與劍雨樓勾結追殺楊戩和王嫦曦,被明皇知道后,派前任錦衣衛指揮使胡忠孝除掉了劍雨樓,卻未對站在劍雨樓背后的徐晉做出任何懲罰。
現在看來,當時的明皇便已有意要留下徐晉,以作今日之用。可楊戩卻一時想不明白,朱瓊宇究竟想用這徐晉做什么事?
聽楊戩發問,只見王守正淡淡一笑,反問道:“戩兒可記得,我大明王朝立國之初,洪武爺殺胡惟庸一案?”
“記得一些,卻不明其中深理。”楊戩點了點頭,如實回道。
王守正聞言抿了口茶,隨即說道:“當日的胡惟庸,便是今天的徐晉。”
“我朝立國之初,曾設左右二相,執掌中書省,統領六部,對天子手中的權力造成了極大的限制。”
“其后,洪武爺啟用胡惟庸為左相,并且任由其在朝中遍植朋黨,不遺余力地打擊異己,使得淮西朋黨勢力不斷膨脹。”
“當時也有許多人不明白,洪武爺為何會對胡惟庸犯下的多件滅族之罪充耳不聞。卻不知,當時的洪武爺若要殺胡惟庸,易如反掌。”
“之所以放任不管,其目標卻不是胡惟庸,而是其背后的淮西朋黨,更是要借著剪除淮西朋黨一事,徹底廢除丞相制。”
“此法,是為‘捧殺’。”
聽到此處,楊戩明白了過來,凝聲道:“朱瓊宇是想借徐晉再進一步,廢除內閣,獨留各部文臣,而后獨攬朝政大權?!”
“不錯。”
王守正微微頷首,道:“圣上很會挑人。”
“要行此法,所捧之人便不能太聰明、也不能太蠢;能順利辦成一些事、也能辦砸一些事;膽子不能太小、但也不能太大;野心不能太弱、但也不能太強.......這個徐晉嘛,正合各項要求。”
楊戩聞言,沉默片刻后,若有深意的笑了笑:“廢了內閣?如此...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