甄氏不是因為甄貴妃才有的今天,但能走到今天也絕對離不開甄貴妃。賈雨村入甄家想來也未必真是為了那幾兩束脩。
甄貴妃曾私下里找過元春,甄貴妃的想法是只要賈家和元春幫她兒上位,事成之后便許元春一個貴妃之位,也會給賈家二房一個爵位。
元春呆在皇后身邊多時,自是知道皇后是否得寵的。可她也知道只要太子不倒,皇后的后位就不會有所動搖。二人相輔相成,只要有一人出事,剩下的那個也難善終。
對于從龍之功,元春也曾動心過。可皇后和太子不是那么好扳倒的,其他的皇子也都不是省油的燈。投資太大,風險太高,而回報有些少。
再一個,現在的賈家可不是以前的賈家了,以前賈家在軍中還有些影響力,現在卻是連人走茶涼都不及。要啥沒啥的她又拿什么擠進從龍之功的隊列里
和知道自家幾斤幾兩,自己又是為什么進宮的元春不一樣,賈雨村卻是希望借著西席的身份攀上甄家這一代的掌權人甄應嘉,然后借著甄家成為甄貴妃所出皇子的心腹,走條非常規的起復之路。
抱琴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才聯系上往常幫她們主仆傳遞消息的御膳房小太監,將一根中空的素銀簪子遞給那小太監,抱琴與元春便坐等宮外的消息了。
稍晚些時候,王夫人從素銀簪子里拿出元春夾帶出宮的字條后,一目十行看過,便讓人叫來李紈。
賈政不止元春一個女兒,也不止寶玉一個兒子,將來也不會只有賈蘭一個孫子。所以王夫再不喜李紈,可她也知道在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的道理下,李紈為了她自己,為了賈蘭也只會盼著二房好,盼著元春好。在王夫人看來,此時找會寫字的李紈幫忙回信比任何人都要更可靠。
確實很可靠。
李家是酸儒人家,哪怕李紈青年守寡,李家也不允許李紈改嫁。不光李大老爺一家不支持李紈改嫁,就是李紈叔叔那一家子也不支持。
一是李家怕家有改嫁女會影響他家的名聲。二是李家還有不少未嫁的女兒,怕李紈改嫁會影響姐妹們的親事。
娘家不支持,婆家又是這么個情形,加之賈蘭還小,哪怕李紈心里有過改嫁的念頭,可面對這樣的形勢也不得不裝出一副要為賈珠守節的態度來了。
好在見李紈這般態度,賈母等人也表了
態。說李紈寡婦失業不容易,又有蘭哥兒這個小子,不光直接將李紈的月錢提到了20兩,還另給了莊子收租子。
可以說吃穿用度上沒虧著,還多得了不少私房錢。李紈這個寡守的到也不算是太苦了。
要是這都沒有那才是百般苦楚獨自咽了。
話回當下,李紈被王夫人叫過來后,先是看了元春捎進來的信,隨即又聽了一回王夫人想要表達的意思,這便提筆用極小的字寫了一封簡短卻將諸事都交待清楚明白的家信。
之后李紈將家信念給王夫人聽,王夫人想了一遍又讓她再補充兩句,差不多了才打發李紈出去。
王夫人原想在信紙上再添兩句關于寧望雪的,可又發現這話無從何說起。等李紈出去了,最終也只是嘆了口氣的將信紙搓成紙塞進中空的簪子里。
和賈敏一樣,對于針對寶玉身世的那件貍貓換太子,元春也第一時間懷疑上了王熙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