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戶不是那么好立的,立完也未必會有人認可。但寧望雪父母早亡,叔死嬸嫁,既無外家也無本家,加之寧望雪還是吏部侍郎府上的人,又是賈敏認的侄女,喚林如海一聲姑父的。實際條件加上侍郎府的人情,到也當真給寧望雪立了個女戶。
立女戶后,賈敏還給寧望雪置辦了些產業。
一套位于京城的三進小院,一間位于東市的鋪面,還有一處位于通州的五百畝莊子。
除此之外,為了方便寧望雪打理這些產業,賈敏還特意在外面采買了兩房下人放到寧望雪的戶籍上。
原本是想從家里撥兩房下人給寧望雪的,但林如海說讓她從外面買。且先放出給寧望雪買人的風聲,過上兩天再決定人選。
兩房下人,一房下人幫忙打理通州的莊子,一房下人負責京城的寧府和東市的鋪面。
等大致安排妥當后,賈敏就將戶籍,房契,地契和下人的賣身契都給了寧望雪讓她自己收著,同時還給了寧望雪五張一百兩銀票做安家費。
寧望雪鄭重謝過賈敏后,還在攬香等人的陪同下回了一趟自己家。認了一回門,又見了一回屬于她的下人后寧望雪就從空間里找出一個b5透明插頁資料冊。
將這些薄薄的紙質文書一張一張插進資料冊里面的塑料插頁里,寧望雪的視線又落在了林如海給她的一張鹽引上。
在古代,錢莊也有倒閉的時候,一但錢莊倒閉銀票就成了廢紙。但有一樣東西,除非朝廷倒了,否則會一直有用,那就是鹽引。
鹽引是官府發給商人支領和運銷食鹽的憑證,大引三百斤,小引二百斤,林如海給寧望雪的是一張200斤小鹽引。有了這張鹽引,寧望雪可以自己買上二百斤食鹽販賣,也可以將這張小鹽引賣給商販獲取銀兩。
一斤鹽少說十文錢,多的時候二十文也是有的。最重要的是鹽引有價無市,卻是一塊鹽市的敲門磚。為了張實際上并不算太值錢的鹽引,商人們能拿出十倍百倍的價錢買下它。
不管
怎么算,林如海給她的這張鹽引都是份大禮了。
江南那些鹽商那般討好奉承林家,為的不就是這樣的鹽票誰多誰少,誰給誰不給,都是林如海一念之間的事。
當年薛家主還活著的時候,所思所想為的不也是這個。
收拾好東西,因又多了一個存放東西的地方,所以寧望雪直接將b5資料冊收到了空間。之后又將她在林家得的那些散碎銀子當了安家費交給其中被她選出來的管家,這才坐著馬車回林家。
別看是散碎銀子,但月錢加上年節賞賜都不老少,從里面拿出幾十兩銀子足夠這兩房家人生活到明年呢。回頭鋪子的租金和莊子上的收成下來了,也就再不用寧望雪額外出養家費用了。不過,
林家人是不是對她太好了些
以前沒怎么想過這個問題的寧望雪,這一回是徹底被林家待她的這份好給嚇到了。
她有什么是值得林家人這般對她好的嗎
沒有吧。
雖不知道林家人為什么對她這么好,可寧望雪卻知道自己欠了林家大人情,將來得往死里還了。
此時,林府花廳。
賈敏見王夫人來了,先是彼此見過禮,等王夫人坐下后,才笑著對王夫人說道“那哥兒也是我親侄,小小年紀就送到了道觀里,我這做姑姑的聽了,心里也是不落忍。對了,二嫂管家有方,今兒聽說趙姨娘來我府上時,我還以為聽錯了呢。”
王夫人嘖,就知道你會這么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