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賴大離開,林如海將所有的線索全都堆砌起來,思緒瞬間打開,恍然大悟,醍醐灌頂不過眨眼間的事。
太上皇這是借著元春和賈家想要將四王八公都緊緊的連在一起,借著給元春建省親別院先耗一波各家財力,之后再讓各家勢力都一點一點浮出水面。等到省親別院建起來了,元春再小產,那些人竹籃子打水一場空還賠了那么多的銀子,肯定會對賈家生出怨懟
林如海心忖,若他所料不差,元春小產后,太上皇會誤導元春的小產與新帝有關,與此同時他和新帝的后宮都會出現其他六家的女子。將這些人的勢力分成兩派,一派支持新帝,一派支持太上皇,先由著他們自己內斗,等時機差不多了,再隨便挑個由頭抄家奪爵罷官。
像是榮國府,二太太做的那些事就足夠賈家人喝一壺的了。
不但如此,林如海還想到了太上皇還想要借著這個機會再將宗室們過一水。畢竟有殺子之仇在先,不管太上皇還能不能再有孩子,他與新帝都已經起了芥蒂,那再過繼一個更聽話的,或是年紀更小的豈不是順理成章的事
將太上皇的算計想得七七八八后,林如海不禁伸出雙手狠狠的搓了幾把臉。
這癟犢子將自己的兒孫都熬死了也只消停了兩年,現在就又開始磨刀霍霍的朝宗室和文武百官們出手了。
他咋就這么能呢
在心中長嘆一聲,林如海不由感慨了一句他們確實是應該出去躲個三年五載的再回來。
只是他都已經是工部尚書了,就算是出京又能有什么職位適合他呢
還真有。
出海去倭奴討公道的將士們到是傳回來不少捷報,太上皇派去探測金礦銀礦的人也確定那邊的金銀儲備相當豐富。太上皇擔心林如海犯原則性錯誤,最后不好收場便決定派林如海去倭奴盯著金銀礦的事。
林如海不是四王八公,也不是王子騰,他家里養著小電母,太上皇在處理林如海的問題上就得非常慎重。輕了不行,重了也不行,最好的辦法就是將林如海遠遠的調出去。
不過太上皇還準備讓林如海兼著工部尚書的差事,在他出國這段時間由戶部尚書負責統籌工部一應事宜。
也就是說原本是戶部的差事落在了林如海頭上,原本是林如海的工作都交給了戶部尚書,
讓林如海帶上幾個戶部和工部的人去倭奴也是留了一手。
heihei
3本作者外鄉人提醒您人人都有讀心術紅樓第一時間在更新記住
不好處置林如海的太上皇在聽說林如海還在宮里沒去參加賈家的集會時還不由點了兩下頭。不管是巧合還是發現了什么,知道躲事就不枉他一番手下留情。
等林如海跟明旭就著工部負責的事務說了一通后,太上皇也沒宣這二人去正殿,便背著手從半年前才打通的正側殿的玻璃廊道里走了到了臨敬殿的側殿。
因玻璃的大量生產,宮里已經陸續更換了玻璃窗戶,因玻璃窗戶比窗戶紙透亮保暖,雖看起來更換玻璃是一筆大支出,但也變相的省了碳火和頻繁更換窗紙的費用。而且屋里暖和了,人也能少生病。從長久看,也不算奢靡。
在給臨敬殿換玻璃窗的時候,明旭又問了一回太上皇的意思,直接在正殿和側殿那里修了一條廊道,一面是玻璃,一面是火墻,方便天氣不好的時候太上皇往來正側殿。
這會兒太上皇就是順著這條廊道走進了側殿,父子君臣分別見過禮后,太上皇就說起了倭奴那邊的金銀礦。
明旭開始的時候還沒弄明白為什么要讓林如海一個工部尚書去倭奴監工挖礦,但很快便明白了太上皇是有意讓林如海躲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