趁著休班,陳寄北跟何二立去把新房子粉了。
夏芍抽空去看了眼,石灰粉的墻壁當然沒后世那么白,但看著也比糊報紙更干凈更亮堂。炕也全用牛皮紙糊了,陽光透過玻璃窗照進來,一派嶄新氣象。
“就是玻璃有點臟。”夏芍在結了霜的玻璃窗上點了一下,上面立即化開一個小小的指印。
“這還沒開化呢,臟也沒辦法擦。等五月一的吧,那時候就全化干凈了。,擦玻璃也不凍手。”
何二立個子小,高處全是陳寄北粉的,但身上還是沾了些石灰,正在那里拍。他指了指屋中間,“你倆要不要打個大搖車掛這看孩子比較省事兒。”
東北三大怪,窗戶紙糊在外,養個孩子吊起來,大姑娘叼個大煙袋。
江城這邊很多老本地人都喜歡把孩子弄個搖車吊起來,干活的時候隨手推推就可以哄了。
陳寄北是關里人,顯然沒見過這個,“怎么打”
“這個我也不知道,我就是見別人用過,覺得挺省事兒的。”何二立撓頭,“我回去幫你問問我媽吧,不行讓她看看誰家有不用的,借過來給你,你照著打。”
何二立回去一說,沒兩天何嬸兒就把搖車拎了過來。
“可惜你家生了倆,這小搖車用不了,不然我就幫你們要過來了,反正老李家這幾年也沒孩子。”她把東西遞給陳寄北,“看看,做起來挺簡單的。”
做起來是挺簡單的,上面一個橢圓形竹圈,下面一個小一點的橢圓形竹圈。
兩個竹圈中間用繩子編的網,底圈鋪著木板,頂圈用四根繩子吊著。用的時候掛在棚頂,不用的時候放下來,兩個竹圈可以疊在一起,掛在墻上一點不占地方。
陳寄北只看了一眼就知道怎么做了,但保險起見,還是把搖車留了下來。
這年代搖車也不是誰家都能有的,窮一點的人家都是用背帶把孩子背在身上。
夏芍跟何嬸兒道謝,“我家用不上,云英不是剛好能用上”
“云英那栓子早就準備好了。”何嬸兒笑道,“云英還沒生,搖車他就跟人借回來了。”
這還真是本地人知本地事,陳寄北這種外來的,就不知道哄孩子可以用搖車。夏芍生得太晚,各種嬰兒車嬰幼兒用品店里到處都是,也不知道這年代是要用搖車的。
夏芍一下子生了倆,又都隨了她和陳寄北的長相玉雪可愛,誰見誰都要稀罕一下。
何嬸兒放下搖車就去抱兩個崽,哎喲哎喲哄了好一會兒才舍得走,“眼瞅著開春了,云英她老婆婆活多,我得給云英看孩子,你們搬家那天我就不去了,讓二立去給你們幫忙。”
“您忙您的。”夏芍當然沒意見,“等我們搬了,帶了孩子過去玩。”
“行,到時候讓他們三個小的一起玩。”
東北不產竹子,別人要弄可能還要費點工夫,陳寄北做木桶,天天都跟竹子打交道。
第二天他就把搖車做
出來了,拿了砂紙細細磨過每個角落,確保不會有竹刺扎到孩子。
做完他還先試了一下承重,發現放個四五十斤完全沒問題,這才放心,將搖車掛去了新房。
早上夏芍去單位上班,在門口碰上了郭姐。
郭姐一見她,人沒開口就先笑了,眉梢眼角全是喜氣。
“碰到什么好事兒了”夏芍笑著問她。
郭姐立即過來挽了她的手,壓低聲音,“你黃哥升了。”
“黃哥升了”夏芍有些意外,不過顯然也跟著高興,“那恭喜你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