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山下鄉還沒開始,李常順就被下放了,李寶生也受到了牽連。一家人努力從農村爬出來,想不再種地,到最后還是回去種地了,甚至過得比以前更慘。
聽說消息傳出來,李家直接跟李來娣斷絕了關系,李來娣也跟瘋了一樣,狠狠鬧了一場。
然而這是個狠起來連親爹親媽親兒子都能舉報的年代,這么鬧顯然沒任何卵用。
因為被下放得太偏,后來夏芍就沒聽說過他們的消息了,她也沒那閑心打聽。
此刻聽到胡主任問,她只是笑笑沒說話。
胡主任就看向了墻上的獎狀,“不過你倆倒是般配,你們這省先進工作集體,也是你給拿的。”
墻上的獎狀貼了太久,已經有些泛黃了,上面的字跡卻很清晰,清晰地記錄著當初的榮耀。
市先進工作集體,省先進工作集體不由得讓人回想起當初舉辦交流會時的熱鬧。
只可惜物是人非,老羅退休了,溫副主任退休了,車主任兩鬢也生出了白發。而因為外面局勢不好,省里這七八年都沒再搞過這種交流活動,何況是他們。
核算員小趙還是當初帶隊參觀的,不禁唏噓,“可惜只辦了那一屆,我還以為會有第二屆、第三屆。”
誰又不是這么想的,夏芍兩年搞出來三個配方,大家對她都充滿了期待和信任。
葉大勇甚至收藏了一份當初用來給其他廠裝禮物的紙袋,沒想到第二屆江城食品交流大會沒來,那十年先來了。大家不求有功,但求無過,誰也不敢再輕舉妄動。
辦公室內一時沉寂,這些年生活得太壓抑,他們都快忘了他們還有那么意氣風發的時光。
最后還是夏芍笑著道“誰說沒有第二屆以后的日子還長,說不定哪天就有變化了。”
這也就是個暢想而已,大家都跟
著說是啊,誰又敢把她的話當真
但辦公室里的氣氛好歹好了不少,話題兜了個圈,很快又回到土產,回到了這次的出口。
一直到七月底,這次要出口的山菜才全部出完。
陳寄北從大連回來,給家里帶了一些曬干的海產品,再就是數塊的確良布料。
這種布料近兩年才開始時興,江城還沒有賣的,只有百貨商店里有成衣,香港那邊來的,當地人叫港衫。夏芍還給兩個孩子各買了一件,一件三塊五。
其實要比舒適透氣,的確良哪及得上棉布,后世大家反而都在追求純棉質地。
但這年代的棉布太容易破了,很多衣服拿回來沒穿,先得在膝蓋、屁股、手肘打幾個補丁。要是從事體力勞動,肩頭也要打,的確良別的不說,絕對比棉布結實耐穿。
夏芍把干貨送了一些給何家,布料送了一塊給孫清,“給你家大強做衣服。”
“那我就不跟你客氣了。”孫清沒推辭,“大強整天在外面淘,回來不是這破了就是那破了。”
幾個孩子一起上下學,大強身上的補丁永遠最多,還常有翻新。孫清做衣服剩那些碎布,好多都用來給他補衣服了,有時候孫清補煩了,都想讓他光著屁股去上學。
沒幾天夏芍全家就換上了的確良做的新衣,就連小虎,夏母也給他做了件襯衫。
跟弟弟妹妹一起拿到新衣服,小虎十分不好意思,“我也有”被夏母和夏芍催著,才進去換上,出來夏母和夏芍都說好看,還讓他就這么穿著,別脫了。
大概是他寫信跟家里說了,下一次秦舒來看他,給承冬和半夏一人買了一雙新鞋。
半夏換上,配著的確良的衣服在屋子里走來走去,還重新挑了對緞帶綁頭發,才高高興興去上學。
也是在這時,陳寄北向單位提出調崗,希望能轉到銷售科做銷售。
“別說全江城,全省都沒幾個會做圓肚子木桶的,單位就指著你挑大梁了。”
下放三年,林經理就官復原職了,專門把陳寄北叫到自己辦公室來談這件事,“你這可是技術工種,開的多,轉銷售就沒這么多工資了,你可別沖動。”
他這還是客氣的說法,要換了別人,早就指著陳寄北說你去了趟大連,就不知道自己幾斤幾兩了
這次和r本談出口,陳寄北的確出了不少力,也的確在關鍵時刻不慌不亂,給他們爭取了不少利益。但做銷售講究的是八面玲瓏,陳寄北這個性子,怎么看都不合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