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啊,又不是吃的、穿的、玩的,兩個孩子看一份就行了,怎么是兩份
還有夏母,夏母那里也有一份
夏芍望著男人,緩緩瞇起了眼,“你到底買了多少份”
陳寄北“”
難得有這種榮耀,公告欄上其他報紙都換了,報道交流會那一張卻一直貼著。茶余飯后這事也成了廠里最大的談資,好多天過去,旁人在路上碰到夏芍,還忍不住要議論幾句。
相比之下,真正承辦了交流會的糕點車間反而議論得最少。
主要是他們太忙了,其他市的訂單一接,車間立即忙碌起來,五月中旬,他們集體加了一次班。到了月底,報紙的余波早就過了,訂單卻不減反增,他們又加了一次。
之前還只是因為報紙想試水,這回就純粹是因為東西好賣了。
雖然加班有加班費,但一直這么加下去,眾人還是有些吃不消。
為此廠里開了個會,決定先招三十人給糕點車間,如果還是不夠用,后續再招。
而且這三十人擠一擠,把臨時車間也利用上,烤爐還夠用,要是再招,單位就得上新烤爐了。而上新烤爐,就要建新車間,都不知道糕點車間現在這塊地夠不夠用。
食品廠這邊忙著招工,那邊,陳寄北的第一批山菜也發往了大連。
一共幾十大桶好幾千斤,別人不放心,何一立專門請了幾天假,跟陳寄北一起上的火車。
這條線陳寄北是跑慣了的,東西很快出手,帶了近五千塊回來。
給了何一立一百塊作為提成,又給臨時工發了工資,剩下的一分沒動,全趕在尾巴上收成了山菜。
這次到了七月里,剩下的山菜才一次性發走。何
一立又跟著去了趟,因為東西多,陳寄北還雇了幾個人幫著裝卸貨,出完回來一算賬,何一立又拿到三百。
兩趟就是五百,快趕上他以前開一年了。
何一立高興得不得了,回來第一件事就是買了六百斤議價糧。家里兩百斤,父母那兩百斤,還給何云英送了兩百斤,一百斤大米,一百斤白面,都夠吃好幾個月了。
這也是改革開放后才有的,雖然很貴,但好歹能大量買細糧了。
就是動作太大,何大立媳婦兒不知從哪聽說了,特地跑回婆家問,怎么沒給他們家送。
何嬸兒連眉梢眼角都沒動一下,“一立買的,他愛給誰送給誰送。”何大立媳婦兒再想多說,她就皮笑肉不笑,“當初他訂婚、結婚,你們兩口子可都沒回來。”
何大立媳婦兒最是小氣,給何一立做媒沒做成,連何一立的婚禮都沒參加。
何大立又一味地沒主見,媳婦說什么就是什么,這些年下來,已經跟家里越來越疏遠了。
何大立媳婦兒聽了臉色很是不好,連口水都沒在家喝,就走了。
何嬸兒去給何叔送飯的時候提起此事,“平時不燒香,有好處的時候想起來一立沒給他們家送了。我看她這是還不知道一立是給寄北干活掙的,知道還得整事。”
何叔吃著新蒸的白面大饅頭,“就怕她不僅想要好處,還想要來好處的道,你可別心軟。”
“我是那么糊涂的人嗎”何嬸兒瞪他一眼,把他換下來的枕巾裝起來,準備拿回家洗,“寄北對咱們家夠照顧了,讓你過來看門,讓我去收菜,還給了一立那么多。要我說一立也沒干啥,就是跟著去跑了一趟,我腦子有毛病,還讓老大家那個粘上去。”
“她要是拿彬彬說事呢”
“兒子我都指望不上,還指望孫子”
何嬸兒清醒得很,“要是前些年,一立沒立起來,我還會想想。你看他們兩口子這些年都是怎么干的,估計將來我要飯要到他們家門上,他們都不帶給口吃的。”
這么說夸張了,但指望何大立兩口子給他們養老,的確指望不上。
“我算是想開了,趁著咱倆還能動彈,能多攢點就多攢點,盡量別給兒女添負擔。實在不能動彈了,一立和美云都是好的,云英也能回來看看咱們。”
說是這么說,可看到何大立媳婦兒又回來了,還帶著何大立跟孩子,何嬸兒依舊有些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