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四繼續說:“一般來說,西漢墓不帶耳房,東漢墓多帶兩個耳房;漢墓沒磚,而有墓磚的漢墓并不常見,大墓除外。漢墓多為墓坑或坑上加方木,這就是漢墓的標志。”
小四把喝過的礦泉水瓶遞給了田曉斌,田曉斌將礦泉水瓶檸住蓋,放到了駕駛室內。
“用磚建墓子,起源于唐。唐墓是用磚搭起來的,但磚和磚之間沒有粘合,搭成穹頂。到了明清,建墓則多為磚結構,墓磚之間用了石灰和鐵片鑲死。有的明墓墓頂厚達兩米多,就是所謂的七輻七券墓頂,非常堅固。”
“看來這唐代墓不好處理。”田曉斌發著感慨。
“明墓距地面深度一般不超過六米,可以不用特殊方法,在一夜之間就挖掘完成。漢墓一般距地表十一二米左右,西周墓則更深,要想一夜之間挖掘完成,必須使用特殊方法。”小四說的條理分明,有理有據,讓人佩服。
田曉斌和小四拿著探鏟,又開始了探墓。
小四跟在田曉斌身后,邊走邊說:“這找墓可是不容易,尤其是漢墓、西周墓,由于歷史久遠,標志難尋,這就需要有一個找的過程。確定好位置、下探條、下鏟、看坑灰、落實墓室形狀方位,也就是確定年代,然后做好準備,用特殊方法在一夜之間完成。”
“師哥,這里可能有墓子!”田曉斌通過一段時間的接觸,對盜墓的技術也算是有了一點了解,他把探鏟搗在了地下,一個洞便打了下去。猛然探鏟在往下打得時候,觸到了異樣的感覺,這種感覺由探鏟傳到了探鏟桿上,又由探鏟桿傳到了田曉斌的手掌心。田曉斌心想找到了,就趕快把這個消息告訴了小四。
等到田曉斌把探鏟從洞中提出來后,小四接過探鏟,按亮了手電,照到探鏟上的土。看了看,又把探鏟交給了田曉斌,“你把土磕出來,磕到了洞口的一邊,看看土樣。”
田曉斌把探鏟里的土,輕輕地磕了出來。那土樣,已沒有了一層層的土紋,是亂亂的一堆,最下面還有一些發白的像面粉一樣的東西。
“師弟,好樣的!你已經找到了一座漢墓。”小四高興地拍著田曉斌的肩膀,“再探其它幾座墓的位置。”小四高興地在這個探口前做了個記號。繼續傳授著他的盜墓經驗。
“進入墓室,我們要直接挖向棺材的位置,然后在‘左肩右腳’找東西,再到東倉西庫搜羅,至于其它位置,則看時間長短而定,時間短時則顧不了啦。”
就在這時,在他們來的路上,有兩道車燈射來,還有“嘟嘟”的馬達聲。
他倆還不知道是怎么一回事,一輛昌河面包車,急速地向這邊駛來。
只見小四用右手拍了拍腦門,一轉身把探鏟扔到了皮卡車上,一抬腿跳上了車,嘴里喊著,“上車,快撤!”但他還是喊得有點遲了。
田曉斌還沒有反應過來,聽到小四的喊叫,趕忙把探鏟扔到了車廂內。
而此時,那輛昌河面包車打著車燈,已向這里橫沖直撞而來。在離他們不到二十米的地方停下,從車里跳下七八個頭戴面具的人來,手里提著鎬把,向他們餓狼般地撲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