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秋實打斷她的話“嬸娘,我有良心,給全家人都帶了禮物呢。尤其是我娘的,她那個耳墜值不少錢。是你說的,我是個不孝子,所以我要努力學著孝敬長輩。”
當著這么多人的面,何母只覺得臉上發燒。她以前偏心,沒想過掩飾這份偏心,也不覺得自己有錯,可今天開口要了禮物卻被拒絕,面對著眾人看笑話一般的目光,她是真覺得下不來臺,瞬間勃然大怒“何明遠,你好樣的。親娘都不認,我看你能混出個什么名堂來”
語罷,轉身就走。
沒有人搭理何母。
之前何母是怎么對何明遠的,眾人都心知肚明,這兩天她在門口鬧,嘴上說著擔憂兒子,怪王氏不拿她兒子當人看。到了昨天,已經開口就讓王氏賠償她兒子的一條命。
這哪里是擔憂兒子,分明就是奔著銀子來的何母為了大房一家子,簡直是臉都不要了。
好在何明遠醒悟得快,看他一心孝敬養母,眾人都替他和王氏暗暗爽快。
小半個時辰之后,客人散盡。王氏看著面前的一大堆東西,心里復雜難言,她一直以為自己在何明遠面前是恩人的身份,現在看來,反而是自己占了人家的便宜。
當然,看何明遠這模樣是真的拿她當親娘對待,她不可能因為事情不如自己預期那樣發展就把人往外推。真心孝順自己的兒子,自然比只報答恩情的兒子要好。
她眼眶含淚,真心實意地道“明遠,辛苦了,去歇會兒吧,飯一會兒就得。”
巧兒姐妹已經在廚房里做飯了,她們收到了禮物后沒在外頭耽擱,這會兒飯都得了。張幺娘做主,切了兩三斤肉下來炒。
村里干活的壯勞力,一個人一頓確實能吃掉這么多肉。但顧秋實他吃不完。
于是,剛吃過飯不久的一家人被他拉著又吃了一頓。
鎮上去城里的道路顛簸,這幾天確實很累,吃過飯后,顧秋實也不用別人催促,回房狠狠睡了一覺。
一覺睡到了第二天的早上,彼時王氏正準備帶著一家人去地里拔草。
如今是六月,正是雜草瘋長的時候,此時正開花掛果,要是不管好雜草,回頭就沒什么收成。
王氏吩咐“你在家里歇著吧,到了時辰我讓巧兒他們回來做飯。”
“拔草的事先別急,我有話要說。”顧秋實順了這么久,已經徹底清醒,他如今手頭的銀子有七十兩左右。別覺得不多,已經算是村里最富裕的人家。
他想造房子,巧兒十八歲了,他不覺得年紀大,和別人不這樣想,要是把今年過完再議親,怕是有人會提鰥夫,讓巧兒給人做后娘。顧秋實固然可以拒絕,但這種事由別人提出來,本身就是對巧兒的一種傷害。
種地要緊,賺錢要緊,都不如巧兒的婚事要緊。
“我賺了一些銀子,想先買塊地,造出房子來。”說這話時,他一臉認真的看向巧兒,“我知道秋收過后再造房子比較容易請人,但這是給巧兒成親用,耽擱不得了。”
張幺娘張了張口,想說什么,又不知道該從何說起。
王氏遲疑了下“可以先讓巧兒在這個院子里成親”
那終究是不同的,家里這么多的人,想要入贅的人會有諸多顧慮。還有,何明遠自己都是養子,讓女兒在這院子里招贅婿,有些說不過去。王氏愿意,事情也不能這么辦。
再說,顧秋實從一開始就沒有想真正靠著王氏過日子,這不是不能住。而是住在這里會被隔壁和王氏娘家的人掣肘,不得不考慮他們的想法和意見。三個閨女呢,可不能因為不好推脫就決定了她們的婚事。
“現在離秋收還有兩個月,造房子足夠了,剛好還能讓房子在這個秋日里晾干爽一些。”顧秋實語氣不容拒絕,“族伯他們對于巧兒遲遲不成親已經不高興,我不想讓人議論巧兒是嫁不出去的老姑娘。幺娘,一會兒你跟娘一起去村里請會造房子的人幫忙,巧兒跟我去一趟鎮上。”
何巧兒從小到大沒去過幾次鎮上,聞言有些慌,顧秋實發現了,安慰道“別害怕,爹陪著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