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瞬間,何母怒氣上涌,又羞又憤。
為了點吃的跟家里的兒孫吵鬧,傳出去會讓人笑話。可他們這副模樣,絲毫不知尊老,簡直氣死個人。更氣人的是他們并非全然不知尊重長輩,搶餃子之前,先把何明耀夫妻倆的碗裝滿了。
合著就防備自己
她是外人
何母臉色發青“不用給我留,餓一頓不會死人。”
聞言,何明耀有些不自在,將自己的碗送到母親面前。
“娘,您吃。”
李氏見狀,悄悄在桌子底下踹了男人一腳。
可何母不是聾子,立刻就聽到了這動靜,她氣得頭都開始疼了。這種被晚輩防備著怕她多吃的感覺很新鮮,那些年她跟著老三一家住,那都是她先放下碗了,兒孫才敢放開了吃。
大事當前,何母沒有心思教訓兒孫,換了以前的脾氣,今兒非得讓他們重新給自己包一頓餃子不可。她將碗推回了兒子面前“我有事要說。”
李氏立即道“娘,這家里除了我和兩個孩子,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活計干,要是請假,容易被人頂了工。我們住在鎮上,吃根蔥都要花錢買,沒了活計,日子也要過不下去了,家里的事你讓老四辛苦一點吧。”
她說的是秋收,提起這事,何母心頭的怒火又添一層“老四有自己的事情做他常年不在家里吃,就得幫人多干活。就算回來幫忙,也是等別人的糧食收完了再說。”
李氏在這個院子里也是說一不二的當家人,當著兒孫的面被罵了一頓,她只覺得丟了面子,不高興地道“那依您老的意思,我們都不干活了,回去先把糧食收了再說回頭都沒有活計沒有工錢了,全部回家守著那點糧食坐吃山空”
何母本不想跟兒媳計較,可李氏不依不饒非要鬧,她忍不住了,一巴掌拍在桌上“他們有活干,你也有帶孩子了不起啊,當初老娘帶著一串孩子不是照樣下地”
“那都是多少年前的事了,現在的孩子金貴著呢。”李氏真不覺得自己輕松,“家里這么多事,都指著我一個人,如果可以選,我還寧愿在外頭干活”
何母不愿意聽她發牢騷,怒道“我說一句,你有一大堆話等著我。合著全家就你辛苦,老娘我天天在家里吃香喝辣是不是孩子能有多金貴,當初幺娘帶著三個孩子照樣下地干活,你能有多忙,說忙都是借口,你就是懶”
李氏都做祖母的人了,還被人說懶,且婆婆這嗓門大得很,鎮上的院子都緊緊湊湊,左右兩邊的鄰居肯定聽見了。一想到自己這把年紀還要在兒孫面前丟人,甚至是丟臉丟到了外面去,她就氣得不行“娘,我從早忙到晚,哪里懶了要不是我辛辛苦苦擦洗,這院子早就堵滿了”
這就是認知的不同。
住在村里的人大家想法差不多,天大的事在秋收面前都得往后放。洗衣服擦地這些都不如秋收要緊屋中再干凈,山上的糧食沒弄回來給糟蹋了,接下來一年就得拉饑荒
“當年為了秋收,我一個月沒有洗衣,酸臭的衣裳穿了又穿,就你們講究,要是沒糧食,餓肚子的時候我看你們還能不能講究得起來。”何母越說越怒,又拍桌子又踹椅子。
過去那些年里,何母一直都是跟三兒媳一起住,她所有的壞脾氣都在家里發了。對著大兒媳,每次都是歡歡喜喜,哪怕對著她心里諸多不滿的小兒媳,能心平氣和。
李氏過門二十多年,婆媳倆還是第一回吵架。
何明耀只覺得頭疼,急忙讓孫媳婦去廚房重新包餃子,又推李氏“娘餓了,你也去幫忙。”
李氏不服氣婆婆說自己懶,想著今天高低得理論個明白,她過門生了四個兒子,孩子都是自己帶的,兒子成親生子也沒讓婆婆操心。這中間費了多少心思只有她自己清楚。沒想讓婆婆感激,卻也絕對不會認了婆婆口中說她懶的話。
夫妻多年,何明耀一看就知道她不服,呵斥道“愈發能干了,跟長輩有什么好爭的趕緊去做飯,我有正事跟娘說。”
聽到這一句,李氏心里很不滿,不過男人的話也對,跟婆婆吵架,吵輸了自己生氣,吵贏了外人會指責自己不懂事當即氣沖沖往外走。
何母聽到兒子的話,一拍額頭道“我都被你們給氣糊涂了,今天我來是有正事要說的。明遠又買了一片山頭,你們知不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