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知道在歷史上,秦始皇被罵了兩千多年的暴君,都是因為儒生的一張嘴。
造謠一張嘴,辟謠跑斷腿。
特別是當儒生造謠時,嬴政早已經死了,無從為自己辯駁,白白被罵兩千多年。
就連挖掘出兵馬俑,說明他廢黜了人殉,也沒有為他的名聲帶來絲毫好轉。
后來有竹簡出土,大家看了秦朝當時的真切記載,秦始皇的名聲才慢慢扭轉過來。
蘇檀想,怎么鎮住這群儒生。
祥瑞不顯而天帝不認,那就制造出來一點祥瑞好了。
蘇檀琢磨半晌后,突然反應過來,這時候的祥瑞,也可以人為。
他好像有靈感了。
他先前備著給嬴政的禮物,可以提前拿出來給他了。
這么一想,不由得抿著唇笑起來,希望他到時候會喜歡。
在他做準備的時候,齊魯之地的儒生也都到了,此刻正在嬴政的帳前,一起商議,到底該用什么儀式上山。
蘇檀聽聞,便打算去看個熱鬧。
“吾以為,當用蒲草將車輪都裹起來,免得傷了泰山山體。”
“亦或者,始皇陛下親自走上山去,方顯得情感真摯。”
“對,祭祀儀式也要簡便些,莫傷了泰山。”
“陛下若不以此謙卑之禮上山,恐怕無法得天帝認同”
蘇檀
嬴政
兩人看著儒生侃侃而談,嬴政不僅捏了捏眉心,在最開始,他封禪泰山,是打算席卷天下,包舉宇內,現在也就是走個正規程序,不叫人說嘴罷了。
讓他虔誠的一步一掃地,簡易的封禪,悄悄上山,再悄悄下山,那是不可能的事。
他就要鬧的天下皆知。
“我看你嘴皮子挺利索,你便寫一篇歌頌秦始皇帝封禪泰山的文章出來,讓我看看齊魯書生的文采。”
蘇檀施施然走了出來。
他是荀子的關門底子,論起身份來,比在座的更加名正言順。
那儒生一見是他,頓時忍氣吞聲地點頭。
“某,聽老師的吩咐。”
雖然蘇檀年歲小,但是他師從荀子,輩分極高,在儒家文化里,簡直是一項無往不利的存在。
看著儒生敢怒不敢言的眼神,他爽了。
剛才還一群嘴欺負他政爹。
“至于封禪的儀式,我們原先打算,聽取齊魯之地的儒生意見,但是如今經過商議,發現不太如意,便依著原來的來了。”
蘇檀大馬金刀地坐在嬴政下手位置,冷冷地看著眾人。
若必須有一個人得罪儒生,那可以是他。
嬴政挑眉,看著扶蘇小臉緊繃,比他還生氣的樣子,登時就不生氣了。
他不是生氣儒生的為難,而是生氣于他們的傲慢。
將秦人當做夷翟,滿懷鄙視。
光是想想就覺得心里不痛快,那種傲慢的眼神,他許久沒有見過了。
蘇檀看著嬴政那帶著火光的眼神,就覺得心疼。
他乃天下共主,千古一帝,是中國歷史上第一位皇帝。
他們讓他步行上泰山,不是因為要對祭祀儀式抱有恭謹之心,而是覺得始皇帝不配。
光是那眼神,就叫人看著生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