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到3號資源采集站警備隊的第一天晚上,沐風去整個采集站的集體食堂,和負責生產的幾個指揮官一起吃飯。
在采集站工作的艦娘總數有三十多個,其中只有大約一半都是自由艦娘。
自由艦娘有的是直接從大海中誕生,來到陸地上生活之后,也沒有和任何指揮官簽約。
有的是被建造出來之后,被建造者解除契約拋棄了,才成了自由艦娘。
不過這并不意味著,自由艦娘地位低。
相反,司令部上上下下所有的機構的決策者,都必須是自由艦娘擔任。
人類指揮官和他們簽約艦娘,最多只能擔任副手。
就像沐風現在所在的這個小小的警備隊,正隊長也是自由艦娘聲望,副隊長才能輪到沐風。
人類指揮官和他們艦娘的職位上限,是最高參謀部第一副部長,正部長必須由自由艦娘充任。
司令部的最高決策機構,也是由十幾名自由艦娘組成的元老院。
不只是皇家海軍是這個模式,其他的司令部,也全都是這樣的模式。
這種權利結構,當然不是偶然形成的,而是這個世界特殊的環境和歷史導致的。
在這個沒有大陸的群島世界,單純的人類社會,無力抵擋深海襲擊,只能蜷縮在狹小的內陸茍延殘喘。
人類指揮官互不信任,互不統屬,資源缺乏,人手有限,無法獨立維持一個完整的軍港運轉,只能依附于司令部。
在人類和艦娘共同生活的司令部,當然不可能讓實力弱小的人類,去統治戰力逆天的艦娘。
所以決策者必然是艦娘,而且是不受人類直接影響的自由艦娘。
對這個世界的人類、艦娘、指揮官而言,司令部的軍事寡頭政治,是理所當然的結果。
除去一半的自由艦娘,剩下的一半的數量,都是有自己指揮官的。
他們之中,除了極個別來自海軍大國的,大多都是來自小國家,比如荷蘭、瑞典、加拿大、希臘、西班牙、澳大利亞等等。
不過無論是大國還是小國,愿意在采集站工作,沒有興趣去參與戰斗的,基本上都是咸魚。
采集站的工作很輕松,各種設備儀器,基本都是自動的,他們只需要根據時間和環境變化,調整一下工作參數而已。
大部分工作時間,要么玩笑打鬧,要么在海邊曬太陽,要么就是兩個人黏在一起嘀嘀咕咕蜜里調油。
沐風心里計劃的東西很多,長春也正興致勃勃的想要打更多的深海,雙方真的聊不來,和這些人簡單打個招呼,吃完飯就回了警備隊。
長春吃飽了飯,又興高采烈的到海上觀測深海活動,不過這次似乎人品不好,圍繞著整個島嶼轉了一圈,都沒有發現深海的蹤跡。
長春想往外海繼續航行一段去找找看,卻被沐風強行阻止了。
長春不情不愿的回到人形,跟著沐風進了宿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