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以為,電磁彈射耗電量巨大,只有核動力航母才能供應的起。
但是這完全是個美麗的誤會。
電磁彈射的難點根本不是發電量,而是蓄電放電設備。
以現有的福特級為例,目前船上的兩座反應堆就是用來跑路的,跟彈射器完全沒有關系。
它的4臺電磁彈射器,使用的是一套單獨的16MW柴油發電機組。
16MW換算一下,還不到2.2萬馬力,任何一艘大型軍艦都能供應的起。
只要搞定了蓄電放電設備,常規動力航母用電磁彈射沒有任何問題。
遼寧號有了彈射器之后,全部起飛點的戰斗機,都可以重載起飛。
只是調度方式有了一定的變化,需要重新適應。
遼寧從三臺彈射器,分別放飛了一架飛機之后,閉著眼睛沉思。
沐風在旁邊問道:“感覺怎么樣?難不難?”
遼寧稍微想了一下,又放飛了三架飛機,然后才說:
“總體而言,感覺并沒有變得多困難,以前,在飛機的調度和安排上,需要圍繞重載起飛點進行,所以會束手束腳。
“現在一下子打破了枷鎖,變得自由的很多,操作量似乎變大了一些,但是總得效率自然也跟著提高了。”
沐風微微點頭,在旁邊聽著,繼續看著遼寧的操作,一架架的戰斗機起飛,順便消滅了遠方出沒的一隊深海。
彈射器用起來好處非常多,特別是新一代的電磁彈射器。
蒸汽彈射的推力只有少數幾個量級,電磁彈射卻可以通過控制系統自由調節,從幾噸到幾十噸都能彈。
蒸汽彈射開始的瞬間力量最大,到末端越來越小,這對于飛機機體結構強度要求非常高,啟動瞬間,對于飛行員身體造成的壓力也非常大。
而電磁彈射推力在整個彈射過程中都是平穩的,這對飛機的結構強度要求大幅度降低,對于飛行員的損害也大幅度降低。
蒸汽彈射維護起來非常麻煩,動力鍋爐產生的高壓蒸汽,通過專門的管路,送到甲板前端的氣缸中。
近百米長、幾百噸重的機械結構,使用500次就需要維護一次,一次維護需要幾百人,一個部署周期18個月,就要徹底拆開更換一次。
相對而言,電磁彈射是模塊化結構,安裝維護都更加簡單,不再需要高壓管路,也不再需要耗費鍋爐的蒸汽。
最后,蒸汽彈射到電磁彈射,并不是技能升級,他們是兩個不同的科技分支,是開船和開車的區別,相互之間沒有傳承性。
把蒸汽彈射用熟練了,也并不能促進電磁彈射的研究。
就像突擊步槍和弓箭擺在面前,都從頭開始學,誰會去學弓箭?
對于中國而言,放棄蒸汽彈射,直接從電磁彈射開始摸索,是理所當然的彎道超車,不超才是不正常。
遼寧繼續放飛、回收飛機,反復測試了一個多小時之后,又向沐風說道:
“現在狀態下,我能放飛40噸以上的飛機,但是殲15滿油滿彈也只有32噸,彈射器、航速,都還有非常大的余量。
“我嘗試著加掛副油箱,或者將載彈量從5噸提升到8噸,仍然能夠輕松起飛,但是飛機機體差不多到了極限。
“如果繼續增加載重量,戰斗機的結構會首先支撐不住,而航程和機動能力都會受到一定的影響……”
沐風微微點頭:“在彈射器成熟之后,我們現在需要一款,類似殲16那種的殲擊轟炸機,和現在的殲15配合使用。”
殲16被稱為空中炸彈卡車,最大能掛12噸彈藥,差不多是殲15的兩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