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一顆候選恒星,是南門二B,她是南門二星系這個三合星系統中的一員。
她沒有小行星帶,所以幾乎沒有流星、彗星、小行星。
即便是有星系外來的小行星,也會被南門二A這個大哥給吃掉。
沒有小行星帶的資源,但是有南門二A這顆恒星伴星,她比其他星系整個星系的質量都多,可以慢慢拆。
南門二兩顆恒星的最近距離是11.2天文單位,南門二B恒星周圍1天文單位左右的行星軌道上的行星,是無法在以億年為單位時間內長期穩定的。
不過千萬年級的穩定時間,對于自己而言已經足夠了,每隔幾萬年稍微修正一下行星軌道根本不是問題。
南門二A比太陽大,剩余的壽命比太陽短,30多億年之后會變成紅巨星,這會影響到B星。
但是實際上不用到那個時候,自己就已經把她全部拆掉,至少會拆到不會變成紅巨星的體型。
這么分析了一圈,似乎南門二B這個雙星系統中的恒星,比剩下那些單星都要合適的多。
南門二西方稱為半人馬座α星,是一個三合星系統,是著名科幻小說《三體》中出現的三體星系的原形。
南門二星系,是太陽在宇宙中的鄰居,雙方距離約4.37光年,約為277600天文單位(日地距離)。
現實中的南門二,與三體小說中描述的三體星系是有很大不同的。
它確是一個三星系統,但卻是一個非常穩定的天體系統,不會出現三星混沌問題。
因為《三體》小說的火熱,導致很多人一聽到三星,就想到無解的三體混沌,然后想到無解的亂紀元。
但是實際上,那種理想狀態的,無解的三體混沌問題,在現實宇宙中幾乎不會出現。
只有三個質量相當的恒星,距離也相當近的時候,才會出現三星混沌問題。
問題是,在那樣的混沌狀態下,那樣的三顆恒星,從一開始就幾乎無法同時誕生出來。
早期很容易互相融合,變成雙星,或者其中一個被引力彈弓甩出去,就剩下了穩定的雙星系統。
現實宇宙中的多星系統,幾乎都是兩個一組的,三星是2+1,四星是2+2,六星是(2+2)+2。
南門二就是一個典型的2+1的恒星系統,天文學上通常表述成南門二AB-C。
意思是前面兩個是一個雙星系統,后面一個圍著前面兩個繞圈。
南門二A、B兩顆質量相差不大的恒星,同時圍繞雙方的質心旋轉,公轉周期約為80年。
雙方的最近距離約11.2天文單位,相當于太陽到土星,最遠距離約35.6天文單位,相當于太陽到冥王星。
南門二C,也就是比鄰星,是距離地球最近的系外恒星,在AB兩星質心13000天文單位的距離上運行。
南門二C是一顆紅矮星,體型比A、B兩星都要小得多,只有0.122太陽質量,相當于128倍木星質量。
就好像一個弱小的單身狗,遠遠的看著一對情侶在那邊二人轉,這是一個非常穩定的體系。
因為南門二C和南門二A、B之間的距離太遠,軌道周期太長,以至于現在尚且不能完全確定,比鄰星到底是在以50萬年一圈的速度圍繞著AB轉圈,還是只是以雙曲線路徑經過兩者周圍。
這些數據,沐風已經不止一次查看和對比了,如果沒有地球人,太陽系顯然是最合適的。
但是地球既然有人,自己就暫時不想去太陽系,所以最終還是選擇了南門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