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遺忘的記憶山呼海嘯般席卷而至,看著那近在咫尺的自己,虞荼怔怔地伸出手,想給年幼的自己擦去眼淚,修長的手指卻穿過了虛無。
不被看見。
無法觸碰。
那他進入這段時間的意義是什么
那些尖細的聲音還在繼續,虞荼反復聽到曾經給他留下過最深陰影的那個詞喪門星。哪怕他因為不知名的原因遺忘了這段過去,這些傷害卻依舊留下了痕跡。
他是院長媽媽在探親途中返回,于大雪中撿到的孤兒,據說那時的他瘦瘦小小的、哭都不會哭,院長媽媽將他帶回孤兒院,努力了很久也沒能找到他的家人,所以他最終被留在孤兒院里長大。
十幾年前的交通還不像眼下這么發達,可長的好看身體健康的男孩一般不會被剩下,但來來往往的領養人里,沒人要虞荼。
因為他們發現這個嬰兒雖然好看,卻好像腦子有點問題他不會哭,也不會笑,餓了不會鬧騰,安靜而沉默,如果不是還有呼吸,看起來就像是陶瓷燒出的藝術品。
虞荼一歲的時候已經長得很可愛了,但他卻不會說話,無論旁人怎么逗弄,他只是用眼睛靜靜地看著,不言不語,幾乎要人疑心這孩子是個啞巴。
孤兒院里孩子不算多,但大多存在各種各樣的問題,負責照顧孩子的人少,難免存在疏漏,其他孩子被照顧不周時會鬧騰,只有虞荼不會。
餓了渴了冷了倦了這些小孩子身上都有的問題他也有,可他不會表達,他只會用沒有情緒的眼睛靜靜看著,好像游離在世界之外。
孤兒院里的護工們私下議論過這個孩子,說這個孩子像是失了魂,四肢不協調的同時還是個啞巴,估計很難養大。
所有人都這樣想,只有院長沒有。
她的年紀已經很大了,銀白的頭發總是整整齊齊地在腦后盤成一個髻,每天都將自己收拾的很干凈,無論對孤兒院的哪個孩子,她都相當有耐心。
她格外喜歡虞荼,閑暇時總是抱著這小小的一團在棗樹下的躺椅上認字,和她一樣上了年紀的躺椅吱呀呀地搖著,她就拿著一本識字的書,對著那雙懵懂的眼睛,一個字一個字地教。
“這是一,荼荼把手指頭豎起來就是一。”她蒼老的聲音帶著一種歲月的平和,她點著懷里那小小一團的小胖手,“豎起兩根手指頭就是二”
她懷里的孩子很少回應她,他好像沉浸在一個所有人都不懂的世界里,于是在這個世上只剩下孤獨的軀殼。
就這樣春去秋來,夏至冬走,一歲的孩子慢慢長到了三歲,他不像小時候那樣不動彈,但依舊很安靜,他的四肢不太協調,所以走路很少,也依舊不會說話。
院長更老了,她做事不像之前那樣利索,記性也越來越差,也無法再抱起那個不會說話的孩子。
她有帶著這個孩子出去求醫過,可輾轉了好幾個醫院,這個孩子的嗓子也好,四肢也罷,都
查不出問題,在最后一家醫院里,醫生隱晦地暗示她,身體沒有毛病,毛病可能在腦子上。
在帶著孩子回孤兒院的路上,他們乘坐的大巴車途經了一片花海,花盛開得熱烈,美不勝收。
三歲的孩子不知為什么沒太長個兒,依舊只有小小的一團,老院長將他抱到懷里,讓他看窗外“荼荼,還記得你名字的來歷嗎”
陽光透過有些臟的窗戶灑在她溝壑縱橫的臉上,歲月的風霜沉淀在皺紋里荼荼的名字取自squo如火如荼rsquo,希望荼荼有一天,也能活得像這片花海,旺盛熱烈,生機勃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