唔,難度加倍
第一題好歹給了一個整句,這次竟只有幾個字
“镃基”。
镃基,最常見的意思就是鋤頭,農具,而前來應考的書生大多家境不錯,尋常只兩耳不聞窗外事,何曾理會農桑怕是連這玩意兒長什么樣都不清楚。
怕只怕他們自作聰明,想到“基業”之類的意思上去,就偏題了。
镃基一詞在文籍中出現頻率并不高,而四書中常被提到的有且僅有一處“雖有鎡基,不如待時。”
前半句是“雖有智慧,不如乘勢”,出自孟子公孫丑,大意是“雖然聰明有智慧,但最好還是乘勢而起;雖然有合適的農具,也要靜候農時”,意在教導人把握正確時機順勢而為,什么時候做什么事。
秦放鶴答這道題的時候,聽見競爭對手們煩躁的聲音就更大了。
隔壁考號也不知是哪位仁兄,看了題目之后就開始一聲接一聲嘆氣,嘟嘟囔囔說什么“我在哪兒見過來著哪兒來著”
一道題兩個小時根本用不完,嚴寒環境下考試格外容易餓,秦放鶴寫得差不多后就有意識地落地活動手腳,先熬了一小盞香噴噴的紅棗小米粥吃。
隔壁心浮氣躁的考生正抱著頭痛苦時,忽然就聞到一股濃香飄來。
考生“”
狗日的,誰是誰這么早就吃飯
還讓不讓人考試了
巳時一刻,監考官開始催促交卷,秦放鶴麻溜兒交了,立刻跳下座位準備做午飯。
餓死了餓死了餓死了一碗小米粥根本不頂事兒他要吃頓大的
每位考生每天有一罐水,洗漱吃喝全靠它,若有誰慌亂之下打翻也不許再添加,為的是防止有心人借機傳遞小抄。
天很冷,水罐子一直放在火盆邊倒還好些,不像硯池那樣不時就結冰。
秦放鶴正舀水和面,就聽得“啪”一聲脆響,緊接著便是哀嚎,也不知是哪個倒霉蛋摔碎了水罐。
好歹考完半日,眾考生都松快了些,急需新聞刺激,聞聲紛紛探頭探腦,試圖窺探一二。
考試結果暫且不論,若得知有人比自己更倒霉心里就暢快啦
有經驗的人和面講究三光盆光、面光、手光,顯然秦放鶴就是那個人。
蹲在地上吭哧吭哧和好了面,忽覺眼前一暗,扭頭一瞧,正對上巡考官驚愕的臉誰啊這是竟然在考場和面
考試期間,考生不得與考官隨意交談,秦放鶴沖他仰臉兒一笑,跟朵盛開的大喇叭花似的,然后就乖乖縮在火盆邊等醒發了。
巡考官“”
這心態還怪好來
不多時,水燒開,面團也醒好,天寒地凍又沒帶面引子,醒發效果接近于零。
秦放鶴也不在意,抱著面團就開始往下揪,揪一下扯一扯,正經業務熟練。
面皮在開水鍋里打了兩個滾兒就熟透了,上下翻飛好似白魚,怪好看的。
也不用什么餐具,大火收一收面湯,秦放鶴又往里面撒了點紅艷艷的辣味蘿卜丁小醬菜,嘶溜扒了一大口。
“呼呼”
好燙好燙,洶涌的熱氣箭矢般從他口中激射而出,化作白龍迅速消散在空氣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