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右有郭騰那自作聰明的倒霉蛋在前面頂著,大家也不會頭一個想到自己。
還有彌補的機會
秦放鶴對此早有準備,見此情景便曉得自己賭對了,當下也不扭捏,便再次起身行禮道“多謝大人抬愛,蒙諸位大人不棄,學生便斗膽說上一說。”
周縣令臉上再次泛起笑意,“你只管說。”
秦放鶴便道“先父在世時,也曾使輪作之法,確實于肥田有益,數次輪換產量不減反增,但終究也未能堅持下去。”
原本只聽前面時,周縣令還面帶笑意,微微點頭,覺得果然是讀書人,到底比一般平頭百姓明辨是非,曉得推行國策,卻不想說到后面急轉直下。
“哦,既然產量不減反增,為何又不能堅持”
“大人容秉,就先父所言和學生自己親眼所見,原因有三。
其一,如今陛下圣明,四海升平,百姓們日子好過,自然想吃得好些,也能吃得好些,又有誰想日日煮豆飯呢種豆不比種麥,后者即便賣不出去,也可全部留下自用,無需多次倒騰,簡單方便,而黃豆則不然。”
少年之音清越,泠泠如玉珠墜瓦;少年之色皎潔,溶溶如月色傾灑,雖布衣棉袍難掩儀態舒展,舉手投足隱現名士風流,極盡賞心悅目。
這話聽起來太舒服了。
雖然本質上也是說地方官做得不夠,但首先肯定了朝廷策略和地方官的努力,言明在他們的庇護下百姓安居樂業,已經有能力追求更高的,更好的需求。
以周縣令為首的一干官員聽了,半點沒有不適應,也紛紛點頭。
言之有理。
那豆子吃多了脹氣難受,但凡有得選,誰不想多吃白面饃饃傻子都會選。
話說到這一步,已經不是單純欣賞某個考生文章做的好的程度,而是對方已經明確可以與現任官員論政。
周縣令不禁動了愛才之心。
能說,敢說,竟還言之有物來日即便這小子不能高中,自己也要拉他來做個幕僚。
太適合正經干活兒了,勝過尋常書生百倍
并非他有意偏袒,實在是任誰來了也是如此
看看面沉如水姿色平平的郭騰,再看看肆意揮灑神采飛揚的秦放鶴,周縣令心中高下立判。
比不了,真比不了,內在外在都比不了
不等周縣令開口,便有主管農桑的官員說“只吃豆子自然不好,然朝廷本意并非如此,那豆子可榨油,可做豆腐,收獲之后賣去鋪面豈不美哉又肥田又多賺錢。”
他們就是想不通,好處這么多,為什么老百姓不干
說不通嘛
歸根結底,還是政策落不到實處,這是古往今來的基層通病了。
秦放鶴看向那名官員,“大人說得是,朝廷本意自然是好的,奈何接下來便是學生要說的第二個緣故。
若要將豆子賣出去換錢,這就涉及到另一個行當,商,然隔行如隔山,百姓本業為農,一字之差,天懸地別”
讓老百姓種地簡單,埋頭干就是了,可突然要讓他們又承擔起商人的部分職責,不亞于趕鴨子上架。
“賣出去”,說得簡單,什么時候賣怎么賣賣給誰賣個什么價錢沒人管
一切都讓百姓自己摸索,他們怎么可能做得到
但凡能做到、能做好,早就做買賣發財去了,誰還種地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