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小兒怠走,日自倍,十日行十丈,問第七日所行幾何”
一共四句話,秦放鶴在聽到第二句時就知道了出處。
當初大家奧數集訓,閑時難免說起前輩們的累累碩果,他又自小對古籍感興趣,什么周碑算經九章算術張丘建算經都不知翻了多少遍,經典題目信手拈來。
原題出自九章算術卷三,本為“今有女子善織,日自倍,五日織五尺,問日織幾何”
意思是有女子擅長織布,后一天總是前一天的兩倍,五天織了五尺,那么她每天能織多少布
高程對此進行了變形,不多,但增加了些許繁瑣的步驟。
簡單來說,這是一元一次方程中的等比數列題,涉及到2的n次方。對后世經常背誦的人來說不算什么,但在這個阿拉伯數字尚未流行的時代,若之前沒做過,手頭又沒有算籌,便是極其驚人的計算量,短時間內想要得出正確結果也不容易。
秦放鶴甚至不用思考,張口就來,“第七日走一千零二十三分之六百四十丈。”
高程的笑意瞬間僵在臉上。
他怎么算得這樣快
周圍眾學子多不長于算學,只杵著看熱鬧,此時有的腦袋里空白一片,有的還皺巴著臉跟著算呢,冷不防這邊話音剛落,那邊答案就出來了,下意識望向高程。
題目是高程自己改的,這會兒沒人知道答案,但一看他的臉色,眾人心中就有譜了
分明是答對了啊
齊振業帶頭瘋狂拍手,后續牛士才、徐興祖等人也跟上,神色狂熱。
沒想到啊,秦兄不僅文采出眾,算學竟也這般出色
秦放鶴“”
不必,真的不必
就是個一元一次方程啊
你們這樣真的讓我很有種“拳打南山敬老院,腳踢北海幼兒園”的羞恥
不少人看向高程時紛紛皺眉。
這亂七八糟的答案,一聽就是故意為難人的
秦放鶴按住瘋狂鼓掌的齊振業,瞅著高程似笑非笑,“高兄這小兒確實夠懶怠的,頭幾日就差蹲在原地不動彈了。”
高程干巴巴扯了扯嘴角,“題目而已”
秦放鶴笑了笑,沒接話。
有點兒意思。
證明這小子私底下確實用功了,別的不說,光在這個年代吭哧吭哧整天琢磨等比序列就不是個輕快活兒。
本來么,他跟古代十七歲少年比算數屬實有點欺負人,還想點到即止,給對方留點面子。
但顯然人家不這么想。
無冤無仇的,考進來都不容易,何必呢
年少輕狂,初生牛犢不怕虎青春期的少年有時候真挺討厭的,對吧
但沒關系,打一頓就好了。
若一頓不夠,就再加幾頓。
“該我出題了吧”秦放鶴笑呵呵道。
對手第一答太過完美,
,
但他絕不會就此認輸
“請。”
秦放鶴眨眨眼,忽然指著齊振業說“齊兄家有牧場一片,養羊二十七頭”
還沒說完,齊振業就抗議,“少咧少咧”
光他來章縣這幾年,殺過的羊都不止二十七頭了。
秦放鶴短暫地沉默了下,然后微笑,“你閉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