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路崎嶇,上不得車,眾人便先找地方寄存了,只將貴重物品背負在身上,然后便開始爬山。
阿發和秦山等人依舊分前后開路、殿后,將秦放鶴和齊振業簇擁在中間。
“好大雪,”秦山難掩興奮道,“我們那里從來沒有這樣大的雪。”
秦猛便笑,“你才活了幾年怎知沒有”
阿財也順勢道“這算什么餓們那里多的是大雪。記得有幾回跟著餓達去關外,天爺咧,那才叫雪冬日若下起來,呼啦啦妖精下山也似,站在眼前都找不著家,是萬萬不敢出門的。”
眾人便都笑起來。
山路崎嶇,又有落雪濕滑,爬完幾十級臺階,轉過去一看,又是幾十階,起起伏伏似望不到頭。
漸漸的,大家也都住了口,將力氣積攢在腿上,全力登山。
也不知爬了多久,眼見迎面來了兩個背竹簍的和尚,秦山便叫住他們問“敢問小師父,還有多少”
那兩名僧人都行了合十禮,“快了快了。”
眾人就繼續爬。
結果又爬了半日,仍望不到頭,又遇到一個和尚,仍問時,對方還是回“快了快了”
秦山火力足,此時已然爬得滿臉通紅,天靈蓋上都呼哧呼哧噴出熱氣來,見狀叉著腰笑道“都說出家人不打誑語,這里的和尚們怎得糊弄人”
眾人便都大笑起來,震得附近林中飛鳥撲簌簌亂竄,帶起一蓬雪沫。
好在那茶博士沒糊弄人,蜿蜒山路上頗多亭臺,里頭柱子上墻壁上也有各處文人來此地游覽后,一時興起寫的詩句,秦放鶴拉著齊振業饒有興致品鑒一番,又論些好壞長短。
齊振業看得認真,有不懂不通的,便當場問。
秦放鶴講得也細致,又教他如何通過字眼推斷寫作人的籍貫和性格。
“你看這第三句里用了一個菰字形容美人指,那么寫詩之人大約便是南邊來的,因此物不耐寒氣,只好長在溫暖的地方。況且咱們北地人說起美人指來,總愛想些蔥白、蛋白之流,若想與眾不同些,又有嫩筍”
北地人自然也可以寫南物,
但人的第一反應做不得假,
若果然是故意混淆的,字里行間難免多匠氣,多半也分辨得出來。
這亭子雖四面透風,然視野開闊,景色極佳,從這里放眼望去,大半座城池都盡收眼底,巍峨萬千。
阿發指著下頭黑蛇一般的蜿蜒山路,對秦山笑道“那幾位師父卻也不曾糊弄你我,若照直了說,確實快了快了”
奈何山路不直呀
一群人復又哈哈大笑起來。
說笑間,竟有個本地貨郎挑著擔子從上面下來,見了他們便上前來問可要吃點心。
秦放鶴因問有什么,那貨郎便放下擔子,掀開上面的蓋布與他們瞧,不過是些素包子、炸面果子等物。那倒不希罕,所喜竟還挑著小茶爐和一點木炭,可以就地煮茶吃。
于是秦放鶴便叫秦山給錢,讓那人煮滾滾的茶來。
眾人避著風吃了茶點,身上漸漸熱乎起來,也不覺得那么累了。
又爬了約莫兩柱香,便隱隱看到一角斜飛的青黑色屋檐,眾人頓時精神大振,腿上似有無限動力傳來,齊齊加快腳步,一鼓作氣登上去。
但見好大一座平臺,往里便是黃的墻黑的瓦,門口兩株粗壯古松,也不知多少歲了,斜斜伸出兩角,便似迎客。
時候不早,眾人不好多耽擱,急急入內,就見有個小沙彌在掃雪,便說了來意。
那小沙彌一聽,笑道“可是趕巧了,老爺們同貧僧來吧。”
秦放鶴聽得有趣,“怎么個巧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