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放鶴抬頭看時,映入眼簾的便是一溜兒八道。
內容非常龐雜,涉獵范圍極廣,包括并不僅限于經濟、教育、律法、術數、案件審理、海外貿易等等。
比如第一題便是說本國欲與甲國貿易,已知去時順風,日行若干海里,返程時換取乙種貨物,吃水若干,又遇頂風途中有兩國正逢戰亂,此二國皆與本國有舊,若你為使者,當如何
另,此番貿易扣除本錢后,盈利多少
第二題則說丁縣窮困,若你為縣令,該如何既保證百姓溫飽,又敦促其讀書。
第三題,戊城有青年己,劫掠財物三十又二兩,致人重傷,用何刑罰然家有寡母,入獄后無人奉養,其母以此求情,可免罪否
要求是每道題不少于八百字,不多于一千字,亥時之前交卷。
之前會試尚且從古籍中引申而出,如今到了殿試,便是半點不加遮掩,全是光溜溜的具體時政。
饒是秦放鶴見了,也不自覺暗暗心驚。
照答題時間來看,題量竟比會試第一場還大
且直接涉及執政方式,內容更遍布經濟文化政治等多方面,需要考生具備極廣的涉獵,極強的思維跳躍和跨越能力。
但凡略差點的,別說會不會,根本就答不完
秦放鶴擔心的沒錯。
時下考生多重視傳統儒學,似術數、律法等,不過稍稍涉獵,如今眼見這些內容堂而皇之出現在考卷上,還都是正經策論,便有些頭大。
不少考生當時就滾下汗來,臉上急得通紅。
殿試唯一的好處,就是草稿紙管夠,隨要隨給,一次一張。
但天元帝在上頭坐著呢
保
證不失態就夠艱難的了,誰敢真就添飯似的一遍遍要
況且這樣緊張的時間,根本來不及仔細打草稿。
若說秦放鶴此時最大的優勢,莫過于接受平等教育長大的他,很難對統治者產生真正意義上的畏懼。
就怕不起來。
哪怕知道對方掌握生殺大權,有些敬畏,也永遠都不可能像土生土長的人一般感到恐懼。
而不畏懼,就決定了他的心態更平穩,舉止更從容,可以心無旁騖。
時間緊任務重,秦放鶴暫時顧不上什么旁的,只將認真答題作為第一要務。
一點點來,不要急。
大家都一樣,你是第一名,你急,別人更急
就算考砸也是大家一起砸,總要選出個一二三來的
沒關系的
秦放鶴先努力將其他題目從腦子里摘出去,專心看第一題,迅速在草稿紙上簡單列了大綱,又在心底過一道腹稿
監考么,其實頗有趣,因為他們不敢抬頭,你卻可以低頭。
天元帝饒有趣味地打量著下方和左右兩偏殿內的近三百名考生,十分滿足。
這些,都是朕的人才。
諸多考生之中,不乏有跟皇家沾親帶故的,或是重臣之子,曾有幸參加宮宴,是以天元帝認得。
他先看了看那些人,心道也是有其父必有其子,來日少不得父子同朝的佳話。
看完了熟人,天元帝又看座次,頭一個便是下方小小的湛藍方巾。
還真是小。
唔,如此胸有成竹么旁人還在打草稿,這小子便開始奮筆疾書了。
同考場之中,若有一人節奏明顯快過其他,原本細微的筆尖摩擦紙面的聲音、紙張翻動的聲音,都會被無限放大。
而離得近的考生便會緊張,心想分明題目這么難,他怎么寫得這么快
在這種情況下,很難保持平常心。
故而秦放鶴一動筆,他前后左右的若干考生幾乎都像被抽了一鞭子似的,緊張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