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有秦放鶴留過墨寶的酒樓并個別廟宇,此刻也都連夜將匾額刻了,懸掛在自家最顯眼的位置
這種含金量,真的是難以想象的。
早有京城的幾大書肆虎視眈眈,這會兒官方書局的考卷刻本一發,他們就一窩蜂似的扎來汪府,想著拿下秦六元的第一本私人印刷。
就這一本,別說掙錢了,哪怕叫他們倒貼銀子也愿意啊
六元已是前無古人,指不定也后無來者,無論刊刻發賣多少,都可作傳世之用
而第一家與秦六元合作的書肆,也必然在圈內外留名
秦放鶴對京城書肆了解不多,就全權托了汪扶風的心腹去打探,最終選定一家叫八達書局的。
那邊的人傳來話說,想單獨給秦放鶴起個本子,文章不必多,十篇即可,但最好是之前沒公開過的。。
來人笑道“只放了一點風聲出去,好些個書商都恨不得在門口連夜打地鋪排隊了。沒得說,直接來七千精細本子,二兩一本,一概本錢都由小店應承,不必您費一點精神,權當孝敬六元公一點心意。”
大祿朝實際人口過億,但真正算識字讀書的,根據歷屆科舉比例來算,也不過兩三百萬。
七千本,倒也合適。
可二兩一本,都快趕得上圣人言了,是不是太貴了些
來人便笑“哎呦我的六元公,不貴了如今誰不當您是文曲下凡再遲些,只怕生祠都要立起來啦但凡識字的,說不得要搶一本來藏著。況且大祿朝一十五省,其下又有州府無數,七千本放出去,都不夠搶的”
也就是想起個格調,不然別說七千本,就是七萬本,也不怕消化不了。
本國賣不完,沒關系,還有臨近諸多藩國,那些小國俱都仰慕中原文化,如今出了活文曲,誰不羨慕說不得要買幾本染染書香。
秦放鶴聽了,“也罷。”
做買賣么,人家是專業的,自己還是別瞎指揮了。
只是他也沒想多占便宜,依舊讓八達書局先把本錢扣出來,再按照舊例分成。
那邊得了準信兒,高興都來不及,卻也不好意思掙錢。
能為六元刻書,他們書局的知名度也就徹底打開了,格調也立下了,在業內是獨一份的,光這份榮耀和宣傳,足可抵千金萬金。
來日這位秦爺若再封侯拜相,那等富貴更不必多言,而他們刻的這個本子,只怕也要身價倍增所賺的無形財富,何止千萬
奈何也不便違拗秦放鶴的心意,便只除了各項開銷成本、稅費,所得一概利潤,俱都一文不少,原封不動送了過來。
如此,光這一回刻書,秦放鶴就輕松入賬一萬一千多兩稿費,合理合法。
直到此時此刻,才算是完全實現由他個人力量決定的知識轉化為金錢。
荷包日益豐滿,秦放鶴也有了底氣,再行事時,越發順暢自如。
轉眼到了五月初八,大吉,諸事皆宜。
大婚當日,秦放鶴早早就起來了,先帶著諸位好友一起換過衣裳,又如此這般演練了戰略戰術,又去拜過師父師娘,待到辰時一過,吉時一到,便騎上高頭大馬,雄赳赳氣昂昂往宋家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