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月中旬開始,京城內外陸續涌現出大批外國人,他們大多成群,用混雜著好奇、震驚和向往的眼神,看著目光所及的一切。
這無疑給大祿百姓帶來許多額外的樂趣,每每茶余飯后,都拿來磨牙。
“前兒我還看見幾個黃卷毛,長那么老高,鼻子也大,眼珠子活像琉璃球子”
“聽說他們吃生肉來的,那不是野獸嗎嘖嘖。”
“嗨,倒也不是都那么高,倭國那幾個你們見著沒半截兒似的大冷天的還穿呱嗒板兒,五個腳丫子分兩邊有幾個還會說咱們大祿話咧”賣胡餅的漢子說著笑著,一抬頭,眼睛一亮,朝眾人使眼色,“喲喲喲,瞧瞧那邊那不是又出來逛了”
使團是官方來訪,私下里還承擔著采購的任務,朝廷的,自家的,用朝廷的銀子買自家的故而哪怕現在使團不能面圣,卻也沒閑著,整日要么交際,要么逛街。
倭國和高麗人膚色與大祿百姓一般無二,奈何各有特色高麗人多是大餅臉,細長眼,倭國人就更好認了,特別矮。
所以哪怕他們入鄉隨俗,換上大祿衣裳,也仍掩蓋不了身份。
幾名使團成員已經被看習慣了,倒不覺得有什么。
為首的是源氏,他近乎貪婪地看著眼前的繁華,低聲呢喃,“這樣豐饒廣闊的土地,為何不降臨在我日出之國”
相較高麗,倭國的物產相對豐饒一些,且無鄰國騷擾,外部環境安定,于是國民把全部的精力都投入到了內斗之中。如今掌權的是平氏一族,其下源氏和藤原氏對立,然后這兩個大族內部又不斷分化、內斗,可謂亂成一鍋粥。
現任倭國天皇頗有政治頭腦,對內制衡,明里暗里挑起幾大氏族的斗爭,自己做穩坐釣魚臺,對外不斷掠奪,政權日益鞏固。
此番派出的使團也是雙頭結構,分別由源氏和藤原氏帶隊,相互競爭。
“大人”有成員小碎步跑過來,向源氏語速飛快說了高麗使團的作為,面露擔憂道,“高麗不可信,此番被他們搶占先機,焉知不會將過往種種都算到我國頭上”
他們雖然也給那位傅大人送禮了,但是對方的態度不咸不淡,也沒說陛下會何時召見,總覺得心中不安。
如今又打聽到高麗進展順利,越發緊張。
他們剛剛甩開了翻譯員,這會兒用倭國話交談,也不怕被旁人聽去。那源氏冷笑道“高麗自然不可信,那么你打聽到的消息也未必是真。”
中原人自來高傲,吃穿講究,什么好東西沒見過又豈是小小高麗一份見面禮就能收買的。或許正是王芝老兒故布疑云,有意叫他們先亂起來。
況且他們有熟人,難不成倭國就沒有了嗎
“昔年我曾隨兄長出使,也結識了若干大碌官員,其中有一位的老師更是如今首輔,有了這條線,還怕比不過高麗嗎”源氏信心十足道。
那位首輔大人的兒子也回京
了,聽說那位小閣老對海珠情有獨鐘,而他們帶的禮品中恰恰就有幾匣上等的海珠。
各色貢品明面上是給天朝皇帝陛下的,但實際上,為了打通關節,各國往往會多準備一兩成。
現在聽說小閣老返京,就特意勻出來一匣。
況且那傅芝雖然成名更早,但是老師卻尚未入內閣,想來本事平平。
他以一種過來人的姿態教育同行人員,“朝中臣子,便如皇帝后宮的妃嬪,優秀美麗者層出不窮,卻難保百日鮮艷,傅芝畢竟年長,現在有了更年輕更有活力的美麗少年,陛下還會像以前那樣中意他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