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悲門不愿勉強門中一道打拼的伙伴,于是就在江南找了些地方安置他們,希望這些人在退出江湖后,能過上安寧平靜地生活。
當初問悲門中也有人考慮過,那些離開江湖的朋友門是不是住得離原來組織遠一點會比較好,不過永寧府附近已經算是難得的安定富饒之地,再往南走環境就太荒涼,而荒涼的地方容易出現強盜,連根本沒有行走江湖的師少居主都得時不時提刀出門,砍兩顆匪徒腦袋下來安定地方。要是往北走,越往北孫侞近的勢力占比就越高,某些地方的江湖環境還不如陪都鄉下。
而岑照闕在為門人買田之后,也真的沒再因為江湖上的事情去打擾過對方,頂多是有一個叫姓李的無名少俠偶爾路過時,會停下腳步,看看今年的稻子長得如何。
住在千莊的前問悲門成員,自此擺脫了江湖上的腥風血雨,過上了希望依舊的安寧平和的田園生活。
不過問悲門不去打擾千莊的人是顧念江湖義氣,其他人不來打攪,則是因為住在此地的都不是什么要緊人物。
千莊的農人沒有太高深的武功,有些甚至沒有健全的肢體。
他們毫無身份可言,也不值得旁人忌諱,若是情勢所迫,真要集體遷走也不難辦到。
季容業考慮過,將屯田地點定在此處,既能遵照孫相的意思,與問悲門對著干,也不至于造成太大的傷害,讓問悲門非得動手砍自己的腦袋不可。
而且千莊本地的農人跟江湖上已經沒什么聯系了,哪怕被強制遷走后,偶爾會咕噥兩句,感慨一聲如果還是岑老大主事,又豈有敵人膽敢走到家門口撒野,也不會有人將這些話語傳出去,影響朝輕岫的聲譽。
無論從哪個角度看,都是再合理不過的選擇,就算問悲門不滿,季容業也有理由為自己辯解。
畢竟他從沒敢得罪朝輕岫,他得罪的只是一些早就無法對問悲門任何助力的無用之人而已。
通判府的后衙中。
韋念安對自己的生活條件很滿意,她挺喜歡錢,也喜歡花錢帶來的享受,經常耗費重金購買茶葉,她同樣愛煮茶,比如今天,就在茶里加了鹽、糖、胡椒、芝麻一起煮,發現水燒得快干了,又往壺里添了一點水。
各類香料的氣息混合在一起,飄蕩在花園當中。
陸月樓低眉斂目地坐在一旁,神情平定無波,仿佛已經徹底失去了嗅覺。
韋念安“阿弟要不要來一點”
陸月樓恭恭敬敬道“我不渴。”
他是真的不渴,不過就算渴,也不太想喝韋念安煮出來的東西,哪怕這煮茶的法子是韋念安從古籍上學來的。
由此可見,古人的生活條件委實艱苦。
陸月樓嚴重懷疑,上次要不是棋譜有吸引力,哪怕朝
輕岫心中愿意與官府合作,也得在韋念安上手煮茶的時候直接轉身走人。理由也很好找,只說通判要給朝門主喝泥巴就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