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總的介紹顯然提煉過,用詞精簡,內容詳實,幾乎沒有廢話。可兩家企業的歷史都不斷,仍舊花費了近半小時,好在鹿露聽得起勁,并不覺枯燥。
但無論過去多么輝煌,投資人看的從不是過去,而是未來。
陳總端茶潤喉,讓出位置叫技術部總監講希壤的核心如何利用治理污染的污染品提高核能轉化效率。
技術總監并非刻板印象中的理工女,不施脂粉,但收拾得十分干凈精神,也毫無不懂眼色,自顧自high的人。相反,她非常照顧聽眾的知識領域,專門用3d演示工具講解了一遍。
“黑洞污染是泛稱,它其實是一種光污染,嗯,和核輻射的原理類似,土地因為殘存大量放射性物質,即便能夠長出作物也不能食用,幸運的是,并不是所有放射線物質都是有害的,這就好像太陽光本質上也是一種放射能。有的對地表沒有任何影響,只影響與人類無關的地心,只有少數射線影響人類的生活。
“凈山用的技術很多,最簡單的是水洗,其中一種a類射線經過上百次水洗后,含量能降低百分之八十,而它的自然半衰期為十年,只要將廢水儲存二三十年就能完成凈化,重新排入海洋。
“b類射線和植物密切相關,我們種植了大片樹林,三十到五十年后將污染區的林木砍伐,埋入地底深處,相關的輻射指數就大幅度降低了。”
技術總監給她播放各個階段的照片,輻射測量儀的數據,每年都有詳細的篇幅,十分可靠。
“c類射線集中在海洋,這方面不是我們的強項,我就簡單講講目前的主流處理方式放射物質中,半衰期最長也最難凈化的是d和e類元素。”
鹿露努力消化。
“d的半衰期高達1000多年,但幸運的是,我們能通過各種技術將其吸附收集,凈山主要使用碳吸附。”技術總監貼心地遞上實物,給了鹿露一塊海綿似的活性炭。
她捏了捏,感覺像搓澡巾。
“過程說起來不難,首先噴灑化學藥劑,紫外線連續不斷照射,之后再撒碳吸附三個月,再噴灑藥劑固化,然后篩出活性炭,拉回工廠進一步無害處理。經過反復提純篩選,最后就能得到一堆污染物,其中就包括d4。”技術總監遞出一個透明盒子,“這個就是d4元素,已經密封處理,輻射很小,鹿小姐可以看看。”
鹿露謹慎地接過密封盒。
和所有化學元素一樣,d4元素的樣本沒啥好看的。
像一種專做黑暗料理的鹽。
“提取d4元素的工作,很多環保企業都能做,技術上并沒有壁壘,這次希壤的核心技術是通過它發電。”
依舊是考慮到鹿露的知識文化水平,她的表達格外簡單,“幾百年前,核能的使用方式是核能產生熱能,熱能使水沸騰產生蒸汽,利用蒸汽帶動器械,這是第一次工業革命的成果。”
鹿露“嗯。”
“現在我們要做的
,是讓核能產生光能,再將光能變成電。d4元素在其中能起到一個加速的作用,具體原理我們還不是很清楚,但它本是光污染的產物,有這樣的作用并不奇怪。”
技術總監說,“我們希望通過后續研究,能夠真正弄明白這個問題。”
此時,琳達幫鹿露開口了“這對能源產量至關重要吧你們有什么具體打算”
“我們邀請了東龍物理實驗室的項教授加入,她是研究光污染領域的專家,還有美藤赫伯特實驗室的副教授,他之前一直跟隨赫伯特教授作研究,教授獲得諾貝爾獎的發現團隊就有他。還和國空航天達成了合作,在太空建立實驗室,推動相關理論的論證。”
陳總有備而來,把自家的準備工作逐一道明。
也沒有掩蓋困境,“我們希望邀請劍獅的博莎教授加入,但她已經接受納斯的邀請,實在很遺憾。”
鹿露打開折疊平板,開始搜索“項教授”“赫伯特實驗室”“博莎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