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老太太碗用勁在桌子上一磕,發出了不小的聲響,她沒好氣的說道“人家當然是考上了,那邊還說要慶祝一下,請咱們家過去吃飯呢。”
畢竟童生又不是秀才,可算不上是有功名,他們這邊是南方,這個童生還拿不出手,所以老宅那邊也不好大辦,只請幾個相熟的親戚吃一下,也算是慶賀了。
真要辦酒,等日后考上了秀才之后在說也不遲。
當然,那邊肯定也是想在顧家這邊嘚瑟一下的。
楊氏其實早在回來的時候就知道了老宅那邊已經考上了,說那話也是故意的,如今聽完老太太的話,不禁安撫道“娘您別生氣,咱們二弟比那邊還多學了幾年呢,肯定比人家要厲害,他就是沒有去考而已,否則的話,早就已經考上了。對了,二弟妹,二弟這回確實沒有去參加府試吧”
姿態是一副安慰人的姿態,但拱火的意思相當明顯。
顧常林要是考上了,肯定早就回來報喜了。
顧熠看了大伯娘楊氏一眼,又看了看他娘,他知道楊氏說這話是想做什么,他爹已經在學堂學了二十年了,家里要出銀子,結果又看不到什么回報,她自然就不愿意了。
當然,還有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大房的兒子年紀也不小了,楊氏想要讓自己的兒子去讀書。
顧家和老宅那邊明面上不說,但實際上較著勁,如今老宅那邊的長孫都考上童生了,顧家這邊肯定也會一直供著一個讀書人。
顧老爺子對讀書人這事也足夠執著,一直都想家里能有個當官的兒子。
不過想要換人這事也不是那么好辦的,顧常林這么多年沒有讀出一個成果來,這是好事也是壞事,畢竟他好歹也讀了這么久,肯定學會了很多,要是重新換一個還沒學過的人上去,至少也得十幾年才有可能看到一些成果,這和老宅那邊相差可就太遠了。
楊氏知道麻煩,但她心里也卯足了勁,她早就讓人查過,二弟那人在學堂里就不是什么好的,她肯定得把人拉下馬。
朱巧娘也明白楊氏想干嘛,她淡淡的說道“常林這個月還沒有回來,我知道的和大嫂你知道的應該是一樣的,你要是好奇,等過幾天他回來了問他也就是了。”
楊氏撇撇嘴,她干脆直接對著顧老太太說道“娘,我聽說有人看到常林經常都在城里亂逛,不在私塾上課,他好歹也學了這么多年了,不如我們去夫子那邊問問他究竟學的怎么樣了,如果能行的話,就接著學。”
“要是不行的話,咱們也好做其他的打算,這一年年的銀子,總不能白交了不是”
這也就是攤牌了。
三房宋氏大氣都不敢出。
可以說,全家都知道楊氏想做什么,她想讓自己兒子去讀書的事情在老太太跟前旁敲側擊了不少次,大家都心里有數。
只不過以前老太太沒答應,現在嘛
在老宅那邊已經考上了童生的刺激下,顧老爺子拍板道“就這樣吧,明天去城里問問夫子老二是個什么情況。”
老爺子都決定了,顧老太太便沒有反駁。
事情已經成了定局,一桌子上再沒有人說話,大家默不作聲的吃著飯,等吃完了,朱巧娘就收拾碗筷準備洗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