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這西游世界中,當年‘張道陵’與兩位親傳弟子‘王長’、‘趙升’兩位天師道的二代祖師,俱都功德圓滿,即將飛升。
可臨飛升之時,東漢孝桓皇帝‘劉志’遣人來龍虎山求援!
那使者說長安之地竟然生出‘冤孽’,所行之處百里之內,無人存活。
朝廷已經派出數十位當時知名的法師,沒有一個能活著回來,有大臣進言,說那‘冤孽’普天之下除‘張道陵’天師之外,恐無人能治!
‘黃少宏’熟讀道家典籍,知道‘冤孽’乃是聚怨氣與陰煞之氣而生,似妖似鬼,又非妖非鬼,乃是游走在陰陽二界,一種極為難纏的怪物。
那‘張道陵’接到皇帝求援之后,心中為難,因其當時已經功德圓滿,成就仙體,就要舉霞飛升,位列仙班。
天庭也已經降下詔書,說‘張道陵’前世便是天庭仙官,此番回歸天庭,當繼續接掌天師之位!
若是錯過了飛升時辰,就要再等上一甲子才能再次飛升,到時候錯過了機緣,天師的位置怕也是不保。
是以‘張道陵’便想著讓自己兒子,也是天師道的二代天師‘張衡’去長安走上一遭。
可他掐指一算,不由皺起眉頭,卻是已經算出那‘冤孽’的根底!
那‘冤孽’說來也慘,是漢武帝時‘巫蠱之禍’中冤死的丞相‘公孫賀’!
這‘公孫賀’被歹人誣告,父子兩人冤死獄中,全族被滅,其死后自然怨氣沖天,冤魂不散。
歷兩百余年‘公孫賀’的冤魂吸收了當年‘巫蠱之禍’時無辜慘死數十萬人的怨氣,終于化成冤孽!
本來長安乃是帝都,有漢家龍氣壓制,這‘冤孽’也成不了氣候,可光武皇帝‘劉秀’遷都洛陽,漢家氣運移至東都,這才讓‘冤孽’成了氣候。
‘黃少宏’聽著‘張天師’訴說當年的事情,就好像聽神話似的,這半天非但不覺無趣,反而聽得津津有味。
‘張天師’解釋道:
“巫蠱之禍牽連太廣,冤死者無數,這些人因同一件事而死,怨念同心,逐讓那公孫賀全部吸納融合,終釀成禍!”
‘張道陵’算出緣由,就知道以兒子‘張衡’之能,還無法降伏那有沖天怨氣的‘冤孽’!
正為難之際,二弟子‘趙升’,主動請命為師尊解難,愿暫緩飛升,幫助‘張衡’同去長安除去‘冤孽’!”
‘張道陵’覺得這是個辦法,只是讓徒弟多歷練一甲子而已,關系不大,當即攜夫人雍氏、幾個女兒與大弟子‘王長’等功德圓滿之人,乘云舉霞飛升天闕。
留下‘趙升’與‘張衡’前往長安鏟除‘冤孽’!
‘張天師’說道這里,臉顯得色:
“有了咱們天師道兩位二代祖師出手,便是這讓天下修者談之色變的‘冤孽’也難逃被消滅的命運!”
“除妖之后‘張衡’祖師則返回龍虎山主持教務,而‘趙升’祖師則游戲人間,一甲子之后,張衡祖師即將飛升之際,趙升祖師爺返回龍虎山一同飛升!”
“兩位祖師飛升之前,‘趙升’祖師交代三代天師,說他游歷在外之時,曾經收了一個親傳弟子,傳承了他的衣缽,日后這一支要回歸認祖歸宗之時,就等同當時天師的輩分即可!”
‘張天師’說道這里,面上帶笑:
“師弟你能被金冊感應到,定是得了金冊上的術法、符篆等傳承,而金冊上的術法、符篆,自二代起,即便在龍虎山,也非我張家嫡脈不得傳授!”
“如此一來,只有一個解釋,師弟你既然學了金冊上的東西,必是‘趙升’祖師流落在外那一脈傳人!”
“按照祖師他老人家定下的說法,師弟你今日與貧道相認,便是認祖歸宗,輩分與貧道等同,按照年紀來算,憑道稱呼你一聲師弟不為過吧!”